文:郑学良
有人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的农村,人们物质生活上是一贫如洗,文化娱乐生活上更是一潭死水,物质精神双贫穷,认为社员们白天集体劳动,农民社员们劳累了一整天,吃完晚饭、喂完猪食,就上床睡觉休息了,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乏味,特别是晚上,整个村庄黑灯瞎火,没有欢声、没有笑语,成了寂静的世界、娱乐的沙漠。
其实,认为生产队晚上是寂静无声、人们百无聊赖的说法,要么是抹黑,要么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就热闹情况而论,生产队时代的农村夜晚,是有史以来(包括现在)人群聚集最密、各种活动最多、热闹情况最高的年代。
当时,实行的是集体生产,尽管集体时代在个性自由、生产积极性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同劳动同作息的高度集中统一生产和生活,也为人们业余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那时代的农村,一到了晚上,社员们齐聚在队部,要么开会、要么在上工分,趁大人忙碌时间,小孩子们更是聚在一起,玩起了跳绳、捉迷藏、踢毽子等游戏,整个村庄一派欢声笑语,远非人们想像中那样的寂寞无声。反倒是现在,由于空心化严重,白天还多少有人走动,晚上没见到几个人影,就以人气而论,现在的乡村,才是衰落不堪的。
要说那时代,人们在娱乐休闲方面的选择不多,这确实是实情,因为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嘛,例如一二个月才能看一次露天电影,整个生产队,几乎找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历史故事书籍,但是呢,没有书籍、没有电影,人们就会从其它渠道弥补和寻找,其中,讲故事听故事就成了生产队时代大众化的一种娱乐活动。
生产队时代的农村儿童,可以说是在听故事中长大的,小时候,夏天夜晚,躺地院子里的凉床上,一边纳凉,一边听奶奶讲牛郎织女、嫦娥的故事;冬天晚上,坐在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听母亲讲妖魔鬼怪和黑瞎子掰包谷的故事。到了十来岁后,不再满足于听奶奶和母亲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于是,跟着那些大人们一起,听生产队里的老人讲故事。
生产队时代,每个生产队都会有一两个会讲、爱讲故事社员,统称为故事老人,他们有一肚子、总是讲不完的故事,受到全生产队的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明星。
这些故事老人不一定有文化,有的甚至还是没上过一天学的文盲,但他们必定阅历丰富、记忆力超强、口才好。小编所在生产队就有一位这样的故事老人,当年他不过是五十出头,那时人们普遍显老,五十岁以上就可称为老人了,再加上他满头白发,成年社员都叫他外号为“白毛”,小孩子叫他“白毛公公”。白毛老人也是身世坎坷,自小没了父母,在地主家从童工做起,没上过一天学,但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和悟性好,地主家经常请唱戏,他听一次就完全能记住戏剧中的故事,解放后,他跟随姑姑来到本生产队落后,闲暇之余,也就给全生产队的人讲故事,成了社员们心目中的明星。
讲故事听故事,时节一般选择在夏天和秋天时节,此时天气较为闷热,除开“双抢”那段时间太忙和太劳累外,晚上吃完饭后,人们纷纷外出,一边纳凉,一边听老人讲故事,成了那时农村生产队晚上的娱乐方式之一。
讲故事听故事的场所也有讲究,一般选择村口、院落的大树底下或者溪沟边上,那时,环境保护得好,每一个村庄院落都会有几株古槐树、柳树等,枝叶繁茂,大树参天,成为村民们聊天休闲场所,也成了全村守护神的象征。晚上,人们拿着板凳、马扎,扎堆聚在大树下或者溪沟边,先天南海北一阵胡乱海吹后,然后就专心致志听老人讲故事。
讲故事听故事当然是免费的,唯一的优惠和特权大概就是烟和水了。讲故事讲得唇干舌燥时,就会停下来休息会,这时,听故事的人,马上卷一筒喇叭烟,给老人提提神,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则派去水井打井水,当一桶清凉的井水送到时,讲故事的老人第一个先喝。
那时,把讲故事听故事又称之为“讲古”和“听古”,因为故事的内容基本上为古代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传奇,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帝王将相,二是绿林武侠,三是才子佳人。
在帝王将相类故事中,人们最爱听忠诚良将、保国为家的故事,诸如岳飞、杨令公、薛仁贵等历史上的名将,从“白毛公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杨令公、杨六郎、杨七郎、佘太君、穆桂英等全家满门忠烈的故事,也从小产生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愫。
绿林武侠,永远都是故事的主旋律。那时,像《水浒传》、《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古书在农村很少见,江湖绿林武侠传说,更多地来自于讲故事的传说,像林冲、武松、鲁智深、程咬金等人物,就深受人们喜爱,因为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符合人们的是非观和正文感。
至于才子佳人的故事,基本上是老套路,大都是寒生与豪门女的故事,寒生因家庭变故一贫如洗,女方父母要退亲,但姑娘却依然钟情,寒生发奋努力,参加科考后高中状元,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皆大欢喜。
总之,在生产队那个年代,有这些民间讲故事老人存在,不但丰富了社员们的业余休闲生活,更是传递弘扬着忠贞爱国、公平正义、扶助救困等朴素价值观,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