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成都地区气候湿润,物产充沛,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不但社会环境相对的稳定与安宁,更是成了唐工商业与文化发展的中心,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雅士。

而伴随着这些人的到来,成都城市旅游业也在此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兴起,一种城市休闲风格开始在民间盛行。

而这种风气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01主要游乐活动及场所

成都城位于四川“沃野千里”盆地,常年气候较为湿润,河流较少干涸,因此适合花木生长。在唐朝,成都已经是全国知名的花城,城里人种花种草的人也不少。

比如,唐代的海棠花十分有名,当时成都地区海棠花大量种植在锦江沿岸,而许多诗人也的都在此美景之下留下了诗篇。

比如诗人贾岛曾经写“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纵使许昌持健笔,可怜终古愧幽姿。”

郑谷曾写道:“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满莺棠。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都是在称赞成都花海的美景。

而除了赏花,饮酒的风气也在成都盛行,有书记载:“韦弇,开元中中举,进士下第,游蜀,时将春暮,胜景尚多,弇与其友寻花访卉,日为游宴。”

也就是说,在游览赏花的空余时间,文人们也需要通过饮酒和饮茶来谈论古今,陶冶情操。汉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也使得成都美酒的声名远播。

许多文人墨客来到成都后,也都不忘来此品尝一番,李崇嗣在《独愁》中就写道:“闻道成都酒,无钱也可求。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由此也可见当地酒文化的兴盛。

此外,唐代成都经济文化也十分火爆,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场所,人流量相当大。唐代成都城市建设布局等,都因此有一定的质变,产生了自由集市。

城区内有东城区,南城区,新南城区,西城区,北城区。成都有一些季节性特殊的市场,叫做药品市场,也叫做七宝市场。

城外附近的各个县城,都有小型集市。每年正月十二,还有各类专业化的临时市场——如卖花果、蚕丝等,在城内也兴起了夜市。

而作为娱乐的场所,登高观景的楼阁无疑成为 。张仪楼自成都创办之日起,就为名楼。

唐代诗人岑参曾到成都参观过张仪楼,并写过《张仪楼》一诗以纪念。据说,这座建筑有一百英尺高,故又称百尺楼。

除此之外,唐代成都还有一座 的筹边楼。这栋建筑的作用并非用来城市观光,而是用来边境防御。据文献记载,这座建筑有很详细的南诏等地边防地图。

此外,锦江、柳华溪、百花潭以及万里桥等景观,也是游客喜爱的休闲场所。春游锦江,是唐代成都 规模的游乐活动之一。

从人员范围来看,参与游乐活动的还有官府士绅、文人墨客,还有一些普通村妇。

02唐朝成都游乐活动盛行的原因

,丰富的物产资源

成都在唐朝无疑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其财*收入的重要支柱,在当时,成都的粮食不但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更是要销往全国各地。

根据《新唐书》记载,“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载曰南京为府,上元元年罢京。土贡:锦、单、丝、罗、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舂酒。”

也就是说,在盛唐时期,成都不但人口众多,更占据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常年的物产都十分充盈。

当时西川道的赋税占全国上下的一半,并且除了粮食之外,当地还生产各种经济作物,也正因如此,才为成都的娱乐活动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手工业的繁荣

根据唐代《成都记序》记载,成都是“江山之秀,罗锦之丽”,也就是表明其织锦与造纸业的发达。

当时所用的皇家用锦都是蜀地所生产的,并且除此之外,蜀地的蜀纸也是名满天下。当时成都有一处名为浣花溪的河流,是锦江的一处支流。

由于水质的特殊,这里制造的纸格外优良,所以造纸的工匠和工厂也大多聚集于此。

甚至还有薛涛发明了“薛涛笺”,当时还有诗对其表达了赞美:“也知价值连城璧一纸万金尤不惜”。

太和三年的时候。南诏就将成都进行了占领,而到了退兵的那一天,南诏更是强迫成都的技术工匠全部南迁,人数高达数万。

就在两年之后,李德裕担任了西川的节度使,就下令要求南诏放回人,由此也可见当时匠人的数量。

第三,社会生活的稳定

隋唐时期,成都是益州。蜀郡的治所,并且还是西川节度使的所在地。在公元年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唐明皇只能仓皇逃走。

就在部队又饥又渴的时候,还是成都进贡的物品将其颓败的局面挽回了过来。当时的唐明皇还称赞蜀地物产丰饶,兵源充足。

后来,唐玄宗和僖宗还两次离京,去往了蜀地,这也就说明了蜀的社会的稳定。更多的官员与工匠也开始进入了四川,同时也对当地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传统风俗的氛围

在唐朝时期,一种闲适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这种影响也十分巨大,并且不知不觉间还渗透进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心理还是思维方式,抑或是社会习俗和人情世态,都带有了这种文化烙印。

当时许多文人墨客,比如李白。杜甫、陈子昂、白居易等都在成都地带留下了许多名篇,而这些诗作也为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03游乐活动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成都物产丰富,生活得相对平稳,这也让唐代成都旅游的休闲活动兴盛起来。这也必然会对公众的个性和民间习俗造成很大的影响。

唐代的成都,既是游乐景点,也是吟诗作文、文人雅集的典范。唐代成都旅游休闲活动的兴起,对各种旅游消费的推广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客栈、会货杂耍、戏曲曲艺、古玩书画文物等都涉及到促进相关产业、副业发展的手工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同时也解决了许多闲散劳动力生存的难题,同时也为城乡居民增加了收入。旅游休闲活动的兴起。

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庙会等直到今天仍然盛行。成为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游乐之风的盛行,唐代成都城市文化也呈现出文艺与观赏风情相融合的新趋势。

再次之中,最能体现游乐与艺术相融合的,莫过于唐音乐舞蹈与戏剧、绘画。唐代大慈寺壁画在当时更是无处可及。

“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这也就代表了唐代成都绘画的鼎盛时期。

陆奇毅、孙位等人入蜀后,都在大慈寺留下了精美的作品。中晚唐时期,成都有一位专业的“杂剧”艺术家,他有“蜀戏之冠绝天下”的美誉。

唐玄宗、唐宗到成都时,曾经带来过宫廷音乐文化,中原音乐与当地音乐的合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音艺。这在王建墓遗址上得到了确认。

杜甫曾称赞玄宗进入蜀的宫廷音乐,将其带入成都的普通“ ”和“此曲只应天上有 能得几回闻?”

而这些因素也让成都成为“锦城丝绸之路上的一道道风景线,其管弦乐舞之盛甚至超越了扬州”。

总结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

并且商圈繁华,游乐场所也是热闹非凡。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人更喜欢游乐,更喜欢享受生活,相对的生活节奏也较为舒缓。

早在唐代以前,成都的游乐活动就十分火爆。

在《隋书·地理志六》曾记载:“其人,多溺于逸乐”。至唐代成都,一直保持着繁华平静的环境,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商业都会。

甚至有着“扬一益二”之说。清代纪骊曾总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因此,在唐代成都的游乐习俗和游乐活动,可以说是古老的成都休闲文化的代表。

参考文献:

[1]岁华纪丽谱提要

[2]太平广记(卷三十三)[M]

[3]谭继和论成都城市文化的基本性质及其特征

[4]孙阳*等四川民俗大观[M]四川人民出版社

[5]成都府南两河史话[M]四川民族出版社:

[6]高适请罢东川节度使表[A]全唐文(卷三五七)[C]

[7]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卷42)[M]中华书局:

[8]冉云飞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M]四川文艺出版社:24

[9](宋)李之纯大慈寺画记[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