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倩通讯员高昂
济南古城又“上新”微绿地了。7月26日,按察司街微绿地正式对外开放。看着眼前百年历史老门楼、青翠的树木和整齐的草坪,谁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低矮平房聚集的孤岛棚户区。如何在保护古城风貌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具活力的人性化空间?年历下区*府对按察司街和运署街的部分区域进行棚户区改造,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节流空间,在细小处“绣花”,为这些小而不规则的空间量身打造了一种更适合古城微更新的新型空间表达方式,在老街巷中延展出一幅诗意自然图画——这就是“微绿地”。
精细“绣花”,让袖珍公园“小而美”
不同于济南城市中的大型绿地公园,微绿地可以说十分“迷你”,按察司街微绿地占地平方米。除地面铺设、廊架、绿植及休闲设施等工程外,微绿地还设计建造三间大明湖街道的志愿服务中心及融媒体中心等,由大明湖街道使用。
在济南古城中,这样的“微绿地”设计并非独一份,早在年就对外开放的“运署广场”同样也是这种“小而美”的袖珍公园。
“运署广场”位于按察司街和运署街交汇处,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年11月开工建设,中间克服疫情阻碍工期的困扰,历时3个月,年7月30日正式迎客,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放松的新场所。
这些微绿地的共同点就是位于老城的“犄角旮旯”,“见缝插绿”对这些小空间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设施,具有运动休闲、便民服务等功能。例如运署街微绿地除了设计有健身器材、下棋石桌还有假山喷泉。按察司街还专门为小朋友设计了游乐设施,以及在墙面上设计了济南非遗皮影元素,十分有特色。
保护历史,让老济南文化延续
如今,济南古城面临着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的问题,城市空间的更迭替改正在进行,过去街坊邻里之间交流的空间日益萎缩,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也逐渐淡化,而济南古城片区作为老济南风土人情的典型代表,居民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使得对这类空间的需求更为强烈。
正因如此,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才从古城保护和居民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打造了这样两处“微绿地公园”,最大限度满足了居民需求。在平均余平方米的面积上,营造出的不仅仅是公园的功能性,更多的是承载和延续了济南古城片区居民对老济南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例如运署广场所在的运署街,曾挖出过汉代铁铲、陶罐、佛像底座,以及被疑用来铸造类似铁铲等铁器的汉代残“陶范”,清代的振英书院,年私立泺源女塾,济南市第一中学校址就在运署街,中国共产*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同志曾在这所学校学习……因此,运署广场也选择将运署街历史雕刻在墙上,让老济南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
提升环境,让老城更有“人情味儿”
行走在古城的街巷中,不经意就能在转角处遇上这么一方天地。这种全新的邻里交流、街头休闲的功能,激活了古城小地块的功能活力,释放其潜在价值,促进完善公园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灵巧、便捷、亲切、实用的活动空间。
而与许多地方的“微绿地”或“口袋公园”相比,古城的“微绿地”更多的表达了一种老济南生活方式的延续和古城保护的使命感。
济南古城片区,这个庇护了一代又一代济南人成长的地方,不应该被湮灭在城市快速更新之中,因此,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在传承济南历史文化,保留济南古城风韵基础上,加快推动古城空间拓展、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提升古城居民生活幸福感,努力打造有颜值、有质感、有温度的济南古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