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体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成为不少贫困村的标配。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部分乡村文体广场建设虚火熊熊,存在定位不清、规划布局不合理、使用率偏低等问题。“顶多是上级来检查时,村干部组织几个老头老太太到广场上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健身设施都成了摆设。”(2月2日《半月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健身休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修建文体广场本意是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环境,但是却被一些干部当成应对上级突击检查的“面子工程”,不合理的*绩观让文体广场蹿虚火。而盲目建好的文体广场形同虚设,健身器材积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建好文体广场需要从长远规划,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摒弃“面子工程”,要实不要虚。
如今的农村生活不再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的休闲娱乐生活也不断得到丰富。建设文体广场,让村民在茶余饭后能够进行休闲健身活动,如跳广场舞、下象棋等等。同时,建设文体广场可提升村容村貌,增强可观性。
但是一些农村文体广场内容丰富,虽有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桌,甚至还有舞台、宣传栏、卫生间,内容丰富,但是由于设置不合理,被村民弃用。久而久之,场地内的运动器材儿童秋千、漫步机等被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篮球场等多为年轻人所喜爱,老人、儿童、妇女使用率低,但后者恰恰是农村的常住人口。半月谈记者在东部某镇调研同样发现,该镇一个文体广场建得很漂亮,却被闲置,镇中间的一个小文体广场设施简陋,但因地理位置方便,反而有很多村民来此健身。建设文体广场,需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广场地理位置设计、设施应与老百姓生活方式接轨,绝不能盲目跟风,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为了*绩,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建造的文体广场,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引来人民的怨言,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关部门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杜绝“面子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让农村文体广场真正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之所。
文/覃春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