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新兴人才。
中小学生教育的核心是课本,考察知识接受程度和人才选拔的方式则是考试。课本和试卷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资料。
很多家长发现,现在的课本和试卷已经变味了,大家熟知的文学名著越来越少,经典文学作品也陆续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流量明星,这不得不让家长感觉后背发凉。
流量明星频繁登上试卷,鲁迅等名人鲜见踪影,学生态度叫人深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社交圈子有限,除了校园生活以外,对社会的了解多半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平日里家长在家里看新闻、纪录片的很少,看影视剧和综艺的却比比皆是。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开始追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习之余适当的休闲娱乐,家长起初并不在意,总比早恋要好得多。后来家长们才发现弊端,学生背课文“吭哧瘪肚”,明星档案、经典台词却如数家珍。平时写作业磨磨蹭蹭,要是练习册上涉及哪个明星,学生倒是写得飞快。
以前老师问学生的偶像是谁,学生的答案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作家,最起码也是奥运冠军。现在大批学生视流量明星为偶像,口口声声要向他们学习,家长也不理解难道要当艺术生?
还记得后学生上学的时候,课本上都是文坛大家,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价值导向正能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道德教育。现在鲁迅等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已经鲜见踪影,难免不会叫人怀疑是“夹带私货”。
学生年纪小,想法不成熟也就罢了,连课本和试卷上也屡屡出现明星,这不是在助长学生的追星气焰吗?出题老师的任性做法,会对学生造成误导。看到试卷上有明星高兴得不得了,并不觉得自己追星有错,这样的态度家长着实高兴不起来。
为啥出题老师宁愿用流量明星也不用“鲁迅”?星圈灯红酒绿的假象,无疑会让一部分学生越来越虚荣,觉得穿金戴银的生活比科学家更光荣。学校和家长在努力培养学生的三观,没想到却被课本和试卷打乱了教育计划。
文体明星中确实不乏品学兼优、值得学生效仿之人,不过能登上课本和试卷的人,还是要更为谨慎些为好。以往也出现过明星塌房的现象,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和失恋如出一辙。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让学生多读鲁迅的文章,能受到更多的教育。
对于出题老师“夹带私货”的行为,大概是因为老师自己也很喜欢追星,由己及人,觉得用流量明星出题既方便,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事实证明,确实对追星的学生有用。鲁迅等正能量名人毕竟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很难产生共情。用贴近实际的例子,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可是不追星的学生看了就一头雾水,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样的阅读材料或作文要求,没有营养。
学习材料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引用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也能大开眼界,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和兴趣方向大有裨益,远比用偶像明星好得多。
年浙江高考作文,便以徐枫灿、杨杰等90后杰出青年为题,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给学生带来正向引导,不是比用流量明星更合适吗?
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势在必行若学生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