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就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情况,发布《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报告》。报告通过展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国内直接融资的整体环境与结构性变化,并对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情况和年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与消费的循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文化和旅游产业国内直接融资情况
(一)融资活跃度下降
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内直接融资的活跃度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有所恶化,年初国内主要资本市场在投资策略上对文化和旅游类项目或企业的投资偏谨慎;另一方面,国内直接融资市场整体偏冷。
(二)文化和旅游类项目或企业融资方式有所区别
相较而言,文化类项目或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方式,文化类项目或企业通过国内私募股权市场获得融资事件数量最多,达次;通过国内并购市场获得股权融资的金额最多,达.1亿元。旅游类项目或企业更倾向于债权融资,其中短期债权融资较多。旅游类项目或企业通过短期债券融资事件数量与金额最多,分别达74次和.0亿元。
(三)新兴赛道存结构性机会
1.资金流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领域
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元宇宙/数字资产均在影视、艺术与表演等行业有较多融资事件数量。文化产业的资金流向反映出资金对文化科技赛道长期发展较为乐观的预期,资本要素持续流入相关领域。
2.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复苏及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
年至年,旅游类项目或企业的融资数量情况体现了旅游+科技的融合趋势。以沉浸式、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代表的赛道近两年来的投资事件数量占比提升,从15.5%提升至27.3%。旅游产业的资金流向反映出资金偏好于旅游资源型项目以及旅游新兴项目。这一偏好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相符。
(四)国有集团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年虽然文化和旅游类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环境不佳,但以国有文化和旅游类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仍然积极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红利进行融资、资源整合与资产盘活。
二、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情况
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上看对产业有较大影响。通过分析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其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情况,能一定程度地了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运行情况,以及产业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情况。
从收入、利润与盈利能力三方面看,年A股上市文化类和旅游类企业的经营情况好转。从外部融资环境和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情况看,年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投资偏谨慎。从上市通道和上市平台融资功能发挥情况看,年A股上市文化和旅游类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不足。从二级市场估值看,年A股上市旅游类企业与其价值发生背离,A股上市旅游类企业价值创造存在堵点。
三、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与消费循环建立情况
(一)收入与新供给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复苏
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其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复苏强劲,成为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体现出文旅融合市场的良好恢复势头。
根据数据分析,年前三季度居民更愿意在文旅领域进行消费,收入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的恢复拉动了消费需求。居民收入的恢复成为文旅消费需求恢复的重要动力。
同时,优质的文化和旅游新供给是拉动文旅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年,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趋势加速,以沉浸式文旅、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文体旅融合项目为代表的多样化、高品质的新供给不断涌现,激发了旅游消费的需求,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的回暖。
(二)年文旅投资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
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年的投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市场的复苏未能有效进一步拉动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不足以及外部融资环境不佳是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市场主体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维持生存采取了收缩策略,当前经营上尚需恢复,投资上仍趋于保守。另一方面,外部投资人对文旅市场的长期恢复情况还在观察,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长期发展的预期仍在恢复。
(三)亟需疏通投融资堵点以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文旅消费市场火爆将带动市场主体收入的提升,进而进一步夯实市场主体再投资的基础。同时,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既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也为外部投资带来机会。但是,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活动存在三大堵点。第一,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投融资存在退出堵点。第二,文化和旅游上市平台存在价值堵点。第三,产业与文化金融市场均存在信心堵点。
四、政策建议
(一)增强消费向好趋势
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重大项目推动产品供给创新培育新消费点。以良好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活力。
(二)坚持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和文旅融合的投入,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支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文旅科技应用。积极培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加快创新发展。
(三)疏通投融资堵点
强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接,打通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投融资退出堵点。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大针对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打通价值创造与信心堵点。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丰富文化和旅游企业及项目的融资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