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时代,不少体育公园应运而生。生态体育公园涵盖:运动、休闲、观景、医疗、儿童乐园等设施,将体育运动融入到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中,打造集绿色生态、休闲游憩、全民健身、民俗传承、应急避难、综合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公园,满足娱乐休闲、健身运动、文化民俗传承等不同需求。那么关于生态体育你了解多少?
图片为洛阳生态体育公园设计图
生态体育既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理念,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体育不像其他建设那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但却是可以融入到体育的经济建设、体育*治建设、体育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生态体育的发展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今后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生态体育的价值
1、满足人们体育文化的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体育设施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提高体育产品质量,为人民创造更好更美的体育环境。体育设施的建设中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播,要能达到“体育文化生活化”的功效。基本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细节方面,如标示形象化(鸡腿、汉堡),设计理念人性化(植物种类、布置、功用),表达通俗化,内容科学化、宣传普遍化,让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学到了健身知识,且能将该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即体育环境的建设要最终达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要求。
2、对城市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作用
发挥特有的城市体育文化优势;每个城市或者大都市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体育文化(如篮球之乡、摔跤之乡)或定位。整理和挖掘区域体育文化特色,找准定位,通过特有的体育设施建设宣传和发扬这种体育文化,来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功效。
3、生态体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生态体育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对各类人们体育权利进行保障的重要内容。生态体育可以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多样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体育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在生态体育设施的建设要本着保障妇女儿童合法体育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现人性化,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具体做法为:社区要建立适合妇女儿童体育锻炼的广场(带数码屏幕)或设施(如攀爬类器械、沙坑水池、涂绘墙体、地面及迷宫)。全覆盖建设无障碍体育设施,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优化和拓展老年人体育设施。对健身路径进行优化升级,原先体育设施功能单一,通过创新,使其与科技相结合,增加如音乐,视频等其他元素,提升原有设施的功能。同时,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设施的覆盖还应包含各级养老机构,用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这类机构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体育服务体系。
4、在具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本体功能下,同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体育身体健康预防的主要手段,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步道、绿道、自行车道等与资源相结合(如旅游,自然资源)的生态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如在步道上增加各种服务点,增加商业设施等,使更多的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工作。
5、生态体育既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拓展体育设施的发展空间就成为现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体育设施的建设要遵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些要求的最终体现就是生态体育,换句话说,生态体育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6、生态体育肩负着满足城市诉求中其他要素不能取代的功能
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需求,也可兼顾体育文化传播的功能、环境保护功能;同时生态体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着力点。
二、生态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设施发展水平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体育产品较为单一,还无法满足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人群的需求,层次不明确,同时也无法满足大众更高层次的体育需求;体育功能区划不清,没有形成区域特色,导致部分资源的过分重叠和利用率不高。
(二)粗放式体育发展方式面临资源困境
《上海市人民*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及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m2,这在全国已经达到先进水平,量上继续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三)各部门各自为*,壁垒分割存在,不利于生态体育的实现
由于生态体育的开放性特点,需要跨部门的合作才能实现。由于资源的归属权不同,则会导致生态体育建设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不明确。同时,由于各部门沟通存在壁垒,在进行专项规划时很难将生态体育作为规划要素进行考虑,为今后生态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及配置等一些环节留下难以推进的隐患。
(四)体育资源共享程度低,功能单一、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学校体育使用时间的集中性、单位体育设施资源使用的低强度性,致使大量闲置资源。但由于受到资金、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困扰,导致了这部分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低。上海体育场馆存在数量庞大、市内分布不均且与闲置并存的不平衡状况,且功能单一,体育场馆开放、开发力度不够。另外,近年来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味追求“新、奇、大”的体育场馆,设计之初为体育精英的展示量身订制,高额的运转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使其负担过重,造成资源浪费。
(五)与人工体育环境相比,生态体育环境的资源匮乏
上海市近年来一直不断加大对人工体育设施的投入。截至年末,全市共建成社区健身苑点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百姓健身房个、百姓健身步道条、百姓游泳池37个。以此满足更多市民的运动需求。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人们重返自然的渴望日趋强烈,多元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而生态体育环境则显得较为单薄。如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这种民众体育需求,让民众在都市中在欣赏城市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做到强身健体,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体育事业提出的新挑战。
三、生态体育发展路径
生态体育发展可从五个层面来推进:观念层面、规划层面、建设层面、管理层面和制度层面。
(一)观念层面
要用生态体育的发展理念,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从追求体育发展的量到追求质的发展,从追求人均体育占地面积到追求体育环境的改善,从追求传统项目的普及到追求新兴项目的推广,生态体育观必须要贯穿于以上所有过程中,且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才能达成。
(二)规划层面
将生态体育切实作为城市规划的要素。生态体育规划时要注意区分各个区域的生态资源,科学地规划体育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层次,使之配置合理,风格多样,优势互补,档次协调,准确定位,做好主题功能区布局的划分,功能互补,循序渐进的系统推进。同时,生态体育的发展要和城市资源的变化相匹配,遵循生态发展观、重视与自然的拟合度,建设自然化、区域化、人性化的城市生态体育环境。
(三)建设层面
体育设施的建设要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原则,控制土地开放强度、利用城市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优化体育的空间开发格局,具体可表现六变:变静为动,变废为宝,变旧为新,变单为多,变无为有,变封为开。
加大对上海市郊区和老城区的扶持力度。郊区偏重开发建设,形成郊区体育设施特色的发展路径;对老城区利用现有资源提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的体育设施生态建设走在前列,为体育公共服务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管理层面
采用先进的管理和宣传手段,如网络信息资源等,做到查询迅速,调用便捷。生态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务求实用,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五)制度层面
第一,建立体育设施生态建设机制,与各部门共同建设的“生态型”的合作机制,要素、资源与服务在一定程度内可以跨区域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处理好投资与回报、管理与权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建立灵活多样、公平合理的共享机制。“开放型”的合作机制的关键在于打破资源分割、部门垄断的局面。第二,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公共选择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打破*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在公私之间形成竞争,从而使公众有选择的机会。让体育资源在*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市场化的配置,由体育消费主体来判断体育资源在哪类组织中的配置更有效已成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未来一大趋势。
四、结语
生态体育是符合生态文明提出的要求,是今后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满足城市发展诉求和人民体育需求的重要手段。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时机,切实促进体育事业的转型,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对接自然、节约能源,最终实现草木苍翠、虫鸣鸟啼、水木清华、鸢飞鱼跃、人水至和、欢声笑语的生态体育环境。
文章来源:顶典体育机构
整合国内外群体和竞技赛事,共享场馆小镇园区综合体和版权赛事、教育培训资源,提供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等规划咨询及赛事运营策划、体育培训,打造全方位全产业链体育产业休闲服务创新发展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