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王子”李宁于年创立的李宁有限公司(简称李宁)在经历品牌力下降、连续数年亏损的困境之后,通过回归运动品牌定位、实施渠道复兴计划、开辟“国潮”产品新赛道,实现涅槃重生,由体育装备提供商转型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
年,李宁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16.98亿元,同比增长13.3%。年6月28日,李宁市值创历史新高,达亿港元。
01
壮士断腕,实施“渠道复兴计划”
借助年北京奥运会东风,李宁开始加速扩张,在收购、营销、研发、供应链整合等方面频频出手。
年,李宁零售门店超过家,营业收入94.85亿元,以9.7%的市占率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品牌。然而,好景不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经过十多年粗放式快速扩张,创新能力不足、客户黏度不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凸显,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李宁没能看清市场环境变冷的风向,仍然沿袭“运动/娱乐明星代言+分销渠道”的模式进行跑马圈地式门店扩张。
同时,互联网兴起让李宁面临新的困境。
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新的营销战略和沟通方式匹配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李宁习惯了传统的单向广告营销,难以在开放、互动的互联网氛围和语境下,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另一方面,李宁长期采用加盟店为主渠道的粗放式经销模式,缺乏对供应链及零售终端的有效管控,导致渠道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由库存危机引发的关店潮开始蔓延,仅年,李宁就关掉个门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5%,巨额亏损19.79亿元。
面对巨大的渠道库存和经营业绩压力,李宁于年12月17日宣布实施大规模的一次性“渠道复兴计划”(如图1所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耗资18亿元回购经销商库存积压的旧版产品,以促进新产品在渠道的流转。
“渠道复兴计划”主要内容:
一是公司出资以折扣价回购经销商积压的旧版LOGO产品,减轻经销商库存压力,改善其现金流;
二是拓展品牌折扣店和工厂店等清货渠道,尽快出清旧版产品;
三是改革季度订货会制度,为经销商提供可自由选择的弹性订货模式,并推出“A+”畅销款产品计划及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计划等,鼓励经销商销售李宁新产品,以适应消费需求变化;
四是打造柔性供应链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建立快速响应市场的产品线;
五是整合终端渠道,重点清理低效加盟店,加强直营门店建设并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提升单店坪效;
六是开展电商业务,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渠道复兴计划”虽然直接导致了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但盘活并优化配置了渠道资源,打通了适应新消费需求的新产品销售通路,提升了渠道的流转效率和盈利能力,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02
三个聚焦,回归运动品牌定位
相比耐克“时尚、酷炫”、安踏“低价、平民”的定位,李宁品牌定位相对模糊,尽管涉及品类很多,却没有在某一品类形成较强的专业性和“拳头”产品。随着主流消费群体70后、80后逐渐步入中年,不少消费者将李宁定位为“中老年品牌”。
面对品牌“英雄迟暮”的颓势,李宁曾尝试实施激进的“品牌重塑计划”,将品牌定位从运动转向休闲,重新设计了LOGO,以“让改变发生”替换原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先后推出“90后李宁”“李宁×Jessica”青春偶像款等年轻化、高端化产品。
但该计划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为多元化产品导致品牌核心诉求缺失、盲目涨价导致性价比优势消失、与同行竞品缺少差异化等,同时也丢失了“激情、勇敢、锐气”的体育运动品牌特质。
为扭转品牌转型失误导致的业绩连年亏损局面,年,创始人李宁重执公司“帅印”,启动基于品牌定位回归的“三个聚焦”战略:重新聚焦核心品类、核心品牌、体育特性,回归体育运动品牌的本质;同时,将广告语从“让改变发生”改回原来的“一切皆有可能”。
一是重新聚焦大众参与度高的篮球、跑步、综合训练、羽毛球、运动时尚五大核心品类,放弃大众参与度低、关联产品少的非核心品类,如年将乒乓球品牌“红双喜”出表经营。
二是聚焦李宁主品牌,减少其他品牌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投入,如年将其与Lotto的20年合作协议提前10年终止,并停止大众品牌Z-DO的销售。
三是将专业运动作为基本定位,加大运动科技研发投入,在产品开发中不断探索应用新科技、新材料,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和功能性。
“三个聚焦”使得李宁品牌实现了去芜存菁、“瘦身健体”,走出了品牌力下降、连续亏损的困境:年营业收入70.89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扭亏转盈;年营业收入80亿元,实现净利润6.43亿元。
03
互联网+运动,创造“李宁式体验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与营销方式,除了电商对线下渠道形成冲击外,李宁还面临着国际知名品牌的打压和国内竞争对手赶超的挑战。
年,李宁把握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和“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确立由体育装备提供商转型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的战略目标,从产品、渠道、消费者沟通、品牌文化等方面打造“李宁式体验价值”。
1.打造差异化品牌矩阵,丰富产品体验
年下半年,李宁以高性价比的差异化定位策略,推出“李宁弹簧标”和LNG中高端系列产品,进*新兴的运动时尚市场。
“李宁弹簧标”突出“运动生活”概念,以蓝色为主色调,定位于高性价比的运动时尚市场,渠道以二三线城市的商圈和购物中心为主。LNG系列以都市白领为目标客群,渠道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李宁弹簧标”和LNG系列为李宁引领时尚潮流、实现品牌升级以及推出“中国李宁”奠定了基础。
年,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市场,李宁在原有童装品牌LiningKIDS(3~6岁)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出年龄覆盖面更广的李宁Young(7~12岁)系列,旨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青少年运动市场需求,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群体。
同时,李宁围绕体育运动核心品类,通过代理、收购推进相关多元化,形成差异化的品牌矩阵(如图2所示),如在代理户外中高端运动品牌AIGLE、收购羽毛球装备品牌Kason(凯胜)的基础上,年10月取得美国女性专业舞蹈运动服装品牌Danskin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推出舞蹈、瑜伽等时尚健身服装产品系列。
2.线上线下互通联动,提供全新消费体验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消费需求变化,李宁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出主题体验店,塑造崭新的品牌形象和渠道形象,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互通联动的购买体验。
年1月,李宁首家以球星为主题的专属店铺WadeStore在北京朝阳区颐堤港购物中心开业;
同年2月,主打消费者互动体验的李宁品牌体验店落户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
年5月,李宁“集装箱”风格体验店亮相上海世博园;
同年8月,李宁首家“街头篮球形象店”——北京五棵松华熙HI-UP店开业。
年,李宁在深圳、北京、广州等城市开设NINGSPACE互动体验空间。
在布局线下体验店的同时,李宁加快建设线上营销渠道。
年,李宁电商在数字化运营和店铺自媒体化方面取得突破。年,李宁制定“线上线下全域引流+场景触点数字化+大数据赋能运营”的一站式零售连锁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数字化赋能事件营销和内容营销,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