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导读:业内人士认为,参与“对*”的明星、导演无一例外都是对资本做了妥协,想赚更多的钱,这是创作者自己把自己赤裸裸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的一个表现。

文丨影视老司机

提及“对*”,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电影“保底发行”,电视剧“收视对*”的概念上。孰不知,近几年由明星参与的与影视公司的业绩对*已经悄然泛滥娱乐圈。近日,文投控股公布23.7亿元重组计划,*、宋茜、宁财神等人或借此晋升资本新贵,其中*作为重要明星股东参与了业绩对*。

明星参与业绩对*,除*外,范冰冰、吴奇隆、*、*、杨颖、冯绍峰、张国立,冯小刚、高希希等人都已做了尝试。对*协议的出现为资本和明星的双赢提供了可能,若因此出现只顾业绩不顾作品质量的情况,是广大观众不愿看到的结果。

业内人士认为,参与“对*”的明星、导演无一例外都是对资本做了妥协,想赚更多的钱。同时,明星又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职业,假若出现负面新闻,很可能一夕之间身价大跳水,“影视公司收购明星持股公司所花的钱,自然就打水漂了。”

对*协议蔓延娱乐圈

*宋茜晋升资本新贵

所谓对*协议,通俗点说,就是影视公司A高溢价买下明星持股的公司B,B的主要股东对未来几年的业绩做出一个承诺,未来几年内,B公司的业绩水平逐年攀升。达成的基础条件是,对*双方都相信作为IP本身的明星、编剧、导演们,协议期内能带来这么些利润。

以唐德影视曾拟收购范冰冰的公司爱美神为例,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唐德影视以超4亿元的价格收购注册资本仅万元的爱美神51%的股权。为了对冲风险,双方签订了对*协议:爱美神业绩承诺两年赚5.19亿元,如果对*成功,唐德影视不但能回本,还能多赚1亿元;如果对*不成功,范冰冰需要用现金补足差价。

相似的案例还有,暴风科技计划10.8亿元收购吴奇隆、*持股的稻草熊60%股权;华谊兄弟7.56亿元收购冯威(冯绍峰本名)、*、董文英(帮Angelababy代持)、郑恺、杜淳、*等持股,成立仅一天的“浩瀚影视”70%股权;尚视传媒投资3亿元入股*所在的“嘉行传媒”;华谊兄弟10.5亿元收购冯小刚持股的“美拉传媒”70%股权;长城影视拟以10.59亿元收购马思纯、蒋雯丽等持股的首映时代87.5%股权;以及近日发生的文投控股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分别以16.7亿元、7亿元的价格,收购*、宋茜等持股的悦凯影视%股权和魏立*(又名宁财神)、苏芒等持股的宏宇天润%股权。

相应的,他们都需要做一定的业绩承诺,保证自己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

其中,范冰冰爱美神公司、吴奇隆稻草熊公司所参与的收购案,因受到市场的质疑,被证监会叫停;*、宋茜、宁财神、马思纯所参与的收购案正在进行;而冯小刚、冯绍峰、*等所持股的公司均成功与影视公司签订对*协议,公开的账面上看,获得收入不菲。

抠图剧、烂片不断

都是对*协议惹的祸?

就资本层面而言,对*协议似乎是一个双赢的游戏。影视公司通过收购明星持股公司来捆绑明星,为自己做业绩,赚更多的钱;明星签一份对*协议,上亿元快钱分分钟入账。但最终体现在作品上,效果似乎并没有像商业上的双赢那么理想。一旦烂片、烂剧多了,有些观众就不免会猜测,是不是曾经的对*惹的祸?

以冯绍峰为例,签对*协议之前,他出演的《鸿门宴》《后会无期》《*金时代》《狼图腾》等作品,观众口碑还算不错,签对*协议之后,接拍了诸如《幻城》《幻城凡世》《那片星空那片海》等影视作品,部分观众表示品质有倒退,甚至有网友调侃“还不如N年前拍的《宫》呢。”

被观众质疑的明星,不只冯绍峰一人。Angelababy怀孕期间坚持拍《孤芳不自赏》,生完娃三个月就迫不及待的回归工作;*因某事件信誓旦旦说要退出《奔跑吧兄弟》,但最终未能说到做到;冯小刚为了《我不是潘金莲》排片微博呛声王健林,也被质疑是“着急了,怕完不成业绩,才上演这一出大戏。”而且,冯小刚在卖公司之前,其实已经休息好几年了,但是从他签对*协议的那年起,他又变成了“劳模”,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的节奏。

如果说以上例子只是网友的猜测,那么导演高希希,演员张国立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坐实了网友的部分猜想。

高希希说,“自己曾脑子一热也签过对*协议,但最终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而对*失败,损失惨重”,他用“像签了卖身契一样”形容对*协议带给他的束缚。

张国立则说的更直白,“有了对*协议后,我就变得不从容了,拍戏不像以前那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过去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变得这一切都没有门槛了——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想着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

资本深度介入内容

对*协议是大规模资本化的恶果!

既然对*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为什么这些明星、导演当初要签这个对*协议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近几年来影视行业大规模资本化的恶果。

影视行业某制作人向影视老司机透露,近几年之所以突然有各种对*协议,是因为资本深度介入了内容产业。在以前,人们拍片子,赔了就赔了,赚了就赚了,但现在资本大规模的投资拍片子,需要稳定的回报,这个跟当年人们带着情怀、温情、理想的钱投资拍片子不一样。“现在的明星就是赤裸裸的赚钱工具,而对*协议就是大规模资本化的恶果!

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市场逐渐形成“明星中心制”,明星成为了“行走的IP”。在从前,影视公司可以通过签约来绑定明星,但如今明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签约”已经很难绑定他们。近年来纷争不断的明星与经纪公司解约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公司开始通过收购明星持股公司来达到捆绑明星的目的。以华谊兄弟与杨颖、冯绍峰、*等人控股公司签订的对*协议为例,华谊兄弟就是看中了这几个明星身上的商业价值。“在华谊兄弟看来,只要有大明星,他的片子就不愁卖,所以他会用这种方式去捆绑明星。”该制作人表示。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通过捆绑明星是否真的就能获利,现在也很难说,上述制作人以冯小刚为例,说了说自己的看法。“冯小刚导演就是一个大IP,但也不能保证他的每部片子都卖座。”

对于明星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促进收购,虽然不能一次性提前获利,但终归是将自己未来几年的价值卖了一个好价钱。

这场貌似双赢的对*游戏,在某资深财经记者看来,其实伴随着高风险,她表示,明星如今的身价有一点过高,一个明星到底值多少钱本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但“对*”等于是把明星价值资本化了,这本身就存在泡沫。

而且,明星本来就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职业,假若出现负面新闻,很可能一夕之间身价大跳水。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影视公司收购明星持股公司所花的钱,自然就打水漂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监管部门对此类案例谨慎的原因。”

对*协议将明星商品化

但标准化产品并不一定好卖

既然对*了,那是否成功了呢?想必这是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