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年生活,相信大家都会有许多的遐想。“摇椅暖阳一只猫,日落西头把扇摇”的场景相信已经在朋友们的脑海中出现,可大家有没有想过那样一个问题,古代人的老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在老年又有怎样的活动呢?下面笔者以明朝为例,来讲述一下明朝时期老年人休闲的时光。
01治国以孝为纲,百善以孝为先
咱们先从大方面开始讲起——明朝*府的养老体系,养老体系这个词在咱们的认知中好像是从近代才开始流行和创造的。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关于“养老”的话题已经在西汉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随后在西汉以后的各个朝代都颁布了各种养老的*策,到了明代,穷苦出身的朱元璋更是进一步完善了前朝的养老*策。
朱元璋从出生到明朝建立之前可以说吃遍了 的各种苦难,而童年时父母兄长的相继离世更是在他幼小的心中留下了不能侍奉父母敬奉兄长的遗憾。这位从穷苦人群中走出来的皇帝更加懂得底层百姓的苦恼,他登基以后就发誓要杜绝“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现象发生,于是制定了“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朱元璋制定完国策便开始颁布*令:凡是家中有七十岁老人的家庭,可以免除一个人的差役。这一举措让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可以省出一个人出来。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可以去干一些其他工作,来达到减轻家中负担的作用。
在这条*令搬出后不久,朱元璋又想到如果遭遇自然灾害,那么百姓家中将没有足够的粮食来赡养老人。于是他又下令增加了两条养老措施,首先就是定期给70岁以上老人发放粮米衣物等基础物资,然后又规定,在各地修建养老院,让失去子女的老人全都搬进去由朝廷奉养。
朱元璋的这些*策确实给当时的百姓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却给当时的官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本来明朝的官员就是各朝代工资待遇的待遇最差的,现在又增加工作量,底下的官员自然会有一些意见。
于是朱元璋为了安抚底层官员,便给他们开出了一些便利条件,凡是家中有70岁以上老人的官员,都可以将老人迁移到自己的工作地方享受同等养老条件进行奉养。这一举措也打消了那些异地的官员们无法奉养老人的难题。
02杜绝贪污,从养老院抓起
除了颁布许多养老的措施以外,明朝还对那些对养老*策不上心的官员严加惩罚。例如咱们前文提到的朝廷在各地修筑养老院,起初这一举措确实给不少家中没有子女的老人提供了不少便利。
可是毕竟养老院能够容纳的人数属实有限,所以官员们只能对老人是否符合入住标准进行严加审查。而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人便开始另辟蹊径想要通过歪门邪道来贿赂审查官员,私改年龄和隐瞒自己的财务状况来入住养老院。
而明朝*府在察觉到这一现象以后,立马对全国的养老院进行核查,发现有与规定不符的老人一律驱逐,并严惩负责审查的官员。对入住养老院的审查进一步分化,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划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与审核人员相互审查,只要发现不符合规定的现象都可以越级举报。
明朝*府的一些列举措,使得明朝时期的老年人不再为养老问题担忧,同时也在民间树立起了崇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03老者家中坐,奇景藏院中
养老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咱们就来讲一下明朝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明朝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闲、适、雅、趣”的优先氛围中,而这四个字中“闲”字更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正如明朝 的文学家陈继儒说过:“年轻人要忙起来,只有忙起来才能去掉身上的浮躁轻率,而老年人要学会闲,只有闲下来才能好好享受余下的时光。”
在这些以闲为主的老年人中,那些从官场中告老还乡的官员们便比较喜欢在自己家中寻找“闲趣”。他们喜欢在家中修建各种园林,除了为自己的老年生活优化一下环境外,还想要通过这些造型典雅的古树、奇石花草来表达自己一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这也让许多明代的园林赋予了许多区别于其他朝代园林的特点,除了观赏社交外还以养老为主。
除了在园林的规划上有养老的功能,还在取名上也突显一个“老”字。例如礼部主事杨循吉去好友华氏爱菊翁的园林游览时,看到园中常规的假山亭榭外,还有农家的庄稼和种植的瓜果蔬菜以及竹子等植物,不由地称赞道:“这座园林足以能够在三吴地区称得上 了,其他园林虽然也有这些景观,但是却没有它的底蕴”。
华氏爱菊翁听到后哈哈一笑,解释道:“这座园林我从年轻时就在经营修理,等到了老年以后才建造完毕,而我给它取名为怡老园”。
明初学者唐汝询父母晚年后在“偕老园”中隐居,偕老园位于城外,有大约五亩地的面积,在这座园林中一半用于居住一半为园林,唐汝询的父母便在这里种了一些竹子、菊花等植物,每天唐父与唐母便在园中修修剪剪,不问园外之事。偕老园也变成了两位老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在园里生活了30年以后老去在偕老园中。
04老年会社促交流,晚年时光不孤独
除了在家中孤芳自赏外,当时的老人也喜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他们往往约上一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老人组成一个团体,对外宣称逸老会、耆老会等等一些突出年龄特点的名号。这也让宋朝流行的老年会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学者张睿卿曾这样评价这些老年会社:参加聚会的都是年纪偏大善于舞动文墨的老人,他们聚在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享受着现在美好时光。张瑞卿的评价概括出了明朝老年会社的成因和活动内容,也表现出了老人们追求悠闲热闹的心态。
在这些会社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逸老会社,这个会社一般由当地有名的士绅发起,活动大多数是以休闲娱乐和饮酒论史为主。除此以外,其他老年会社也如繁星点点一样络绎不绝,他们规模不一,有的只有区区几人,有的则有数10人。
曾任马湖府知州的顾纶在晚年时就喜欢饮酒作诗,便与当地士绅创办了安耆会。段寔60岁辞官以后,便不再参与任何*事,与家乡老人一起创办真率会,以饮酒赋诗为乐。每月一聚从不间断。真率会一共有成员20多人,其中将近80岁的就有9人。
规模 的则是陈文烛的父亲创办的高年会,足足有将近百人,据当地文献记载,在高年会中年纪最长的毛太真道人已经有岁。不过明朝的老年会社的创办人大多数还是以辞官还乡者居多。老年人卸任以后将家事交于后代打理,而忙碌了半辈子突然闲下来自然感到无趣,便与曾经的“老伙伴”在家乡创建会社, 一起游山看水,饮酒赋诗既有人相陪,又让无趣的晚年生活增加一些趣味。
05游山玩水赏河山,身强体壮气不喘
说起游山玩水,还有一类老人,他们提倡旅游怡情。前半生一直为了生计奔波劳命,晚年如果再蜗居家中那便是受罪。于是这些老人便拖着年老的身体,走遍奇山异景享受路上与往日不一样的风景。
李柟曾经年少时志在四方,想要远走家乡闯出一片名堂,可是每当他想要走出去时都会被家中琐事所绊,到了70岁时他突然感叹道:“我已经这么老了,却从来没有走出过家乡,没有见识大江大河,怎么能够自称自己是大丈夫呢?”
于是,他便将家中事务全部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一人踏上了游山寻水之旅。一路上他看尽了三吴附近的名胜古迹和陪都中的宫阙楼阁,等到身上的盘缠快花完以后,也认为自己已经将天下美景尽收眼底便欣然归家。
沈次谷在78岁时仍然不顾家人反对,时常去城外山间游逛,而78岁的高龄也因为常年运动的原因,徒步数里仍然气色如常。
万琼晚年也不管家中生意,等把生意全部交给儿子以后,也孤身一人乘坐一叶扁舟沿江游历山水,回来后将自己的旅游经历鞭策成书,写成《纪游集》。
06结语
明朝老年人的休闲生活也是当时明朝国力的侧面体现,正是因为明朝综合国力不断的提升,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也是社会安定的体现。正是因为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才使得许多人在老年不再为生计而奔波,转而追求自己向往的精神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