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处“盲区”,桥下多为闲置空间,利用率低,又无人管理,存在着乱搭建、乱堆放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谁说风景都在桥上?近年来,桐乡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品质提升的过程中,便“盯上”了桥下空间,通过整治、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打造了靓丽的桥下风景线。

“变废为宝”惠民生

石门大桥是桐德线穿镇而过的较大桥梁。一到傍晚,附近居民便相约在大桥下,欢乐地跳起排舞。头顶刷成了“蓝天白云”,墙上绘有子恺漫画和“三治”宣传,场地置有石桌石椅和健身器材。

“能遮风挡雨,能休闲娱乐,真不错。”这样的桥下空间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石门大桥桥底的荒废地带。经过改造后,桥下空间不仅成为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新去处,还增加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位。

而在洲泉镇中洲桥西侧的桥下空间,通过整治提升,路面浇筑了塑胶,还增加了不少健身器材,同样成为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晚上人很多,健身器材有时候都轮不到!”改造前,这处桥下空间还存在不少违法建筑,堆放了大量杂物。

在推进桥下空间整治提升的同时,洲泉镇还出台了“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管理办法”,对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维护做了明确规定。

△同丰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前

△同丰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后

除了石门大桥和中洲桥,在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高架桥下,新建的桥下停车场为过往群众的停车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桥下空间焕然一新;乌镇镇龙翔集镇的龙翔大桥下,昔日的“马路市场”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健身设施和公共厕所;而在屠甸镇同丰桥下,除了停车场、健身器材等,还新建了篮球场(半场)……

让“剩余”成为价值

以往的城市管理“死角”消失了,变成了一处处开放明亮的场地;原本“被人遗忘”的桥底,正焕发生机,逐渐变得“与人亲近”。为了彻底告别桥下空间“脏乱差”,桐乡各镇(街道)在“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权责明确”的治理原则下,因地制宜,加强规划引领,合理利用桥下空间。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13处桥下空间改造提升。

这两天,路过校场西路桥下的市民应该都发现,这里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两个月之后,一个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的城市口袋公园即将“上线”,涵盖绿化铺装活动区、户外篮球场(半场)、健身器材区、公共停车区等,同时融入“三治”文化主题展示宣传功能。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处兼具休闲与文化宣传的城市开放空间。

△校场西路桥桥下空间改造效果图

“今年以来,以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为契机,我们对市区现有的处桥下空间进行了排摸,下阶段将对有条件的加以改造利用,建设休憩小公园、城市驿站等。”市整治办副主任、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建中告诉记者,在建设的同时,将明确责任,做好桥下空间环境的日常维护和整治,促进桥下空间治理的长效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