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810/4445321.html

一、行业概况:千亿市场的好赛道

1.1千亿速冻,历久弥新

何为速冻?速冻指的是采用专业设备,将预处理的产品在低于-30℃的环境下,迅速通过其 冰晶区域,使被冻产品的热中心温度在20min~30min内达到-18℃及以下的冷冻方法。而速冻食品指的是采用速冻工艺生产,在冷链条件下进入销售市场的预包装食品。

速冻能 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状态、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在这样的冻结条件下,细胞间隙中的游离水和细胞内的游离水及结合水,能同时冻成无数微小的冰晶体,冰晶分布与天然食品中液态水的分布极为相近,这样就不会损伤细胞组织。当食品解冻时,冰晶融化的水分能迅速被细胞所吸收,而不至于产生汁液流失。

速冻行业千亿市场规模,5年CAGR达10%,量增是主要驱动力。速冻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市场规模在16年突破千亿大关,18年预计到亿以上。拆分量和价两个因素看,长周期看单价增速与通胀基本持平,11-18年单价复合增速为2.3%,产量增长是市场规模增加的主要驱动力,11-18年产量复合增速达10.8%。

1.2细分品类:面米和调制食品占据主要份额,处于不同行业发展阶段

速冻面米和速冻调制食品占据主要份额。我国速冻食品按照产品种类可分成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其他食品三类,速冻调制食品包括鱼糜和肉糜制品,包括鱼丸、蟹棒、肉丸、午餐肉等,多用于火锅、麻辣烫等场景,速冻面米制品包括水饺、汤圆、油条等,速冻其他食品包括速冻菜肴和速冻农水畜产等。17年速冻行业整体规模为多亿元,其中速冻面米和速冻调制食品占比分别为53%/33%,是速冻食品的主要构成。

具体来看:

速冻面米寡头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当前速冻面米行业头部玩家为三全(含龙凤)、思念、湾仔码头、安井和千味央厨,CR5达到72%左右。事实上,在08年左右,思念、三全、龙凤和湾仔码头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近年来虽然涌现出安井(速冻火锅料为主)、千味央厨(原思念旗下)等玩家,但总体来看行业寡头竞争格局仍然较为稳定。主要原因系速冻面米作为主食替代品,多在商超渠道销售,面向C端为主,多年来,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龙头已塑造一定的市场认知度、渠道和产品优势,而且目前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复合增速2.5%)。

速冻调制食品处于成长期,集中度有待提升。安井食品是速冻调制食品的主要龙头,市场整体比较分散,且复合增速较高,处于成长阶段。由于速冻调制食品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包括餐饮端(火锅店、麻辣烫、关东煮等)、便利店和家庭端,未来随着餐饮 赛道火锅行业的规模扩张,以及便利店全国化渗透带来的速冻调制食品增量需求,我们认为这一细分品类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安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其产品、渠道和供应链优势,有望抢占增量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速冻菜肴方起步,成长空间广阔。速冻菜肴正在兴起,目前规模比较大的有功夫鲜食汇(功夫集团旗下,服务真功夫门店起家,17年对外开放供货)、信良记(主营水产品预制菜,目前有-吨年产量的小龙虾)等,预计规模都在10亿左右;行业内上市公司也于近几年入局,安井18年将“其他制品”分类扩充为“速冻菜肴制品”,将原有的千叶豆腐、蛋饺、天妇罗等产品归入其中,调整经营策略为三剑合璧,开始大力发展速冻菜肴行业,19年收入规模做到5.5亿,三全食品、千味央厨也布局了少量速冻菜肴产品。整体来看,行业内中小玩家较多,行业整体方兴未艾,我们认为随着餐饮端对预制半成品需求的增加,速冻菜肴类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1.3国际对标:相较欧美日的人均消费水平,尚存很大空间

我国速冻食品的人均消费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和花色(品类)上,我国距离欧美日均有较大差距。1)人均消费量上,美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达到84.2kg/年,欧洲42.6kg/年,日本也达到了22.9kg/年,但相比之下我国的人均消费量仅为10.6kg/年,较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速冻食品的花色(品类)上,美、欧、日均保持在种以上,而我国仅种,较发达国家亦有差距。

对标国际,我国速冻食品未来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观察年日、美及欧洲各国冷冻食品消费量,可以看到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量高于年的日本,尚不及当时的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饮食习惯和口味上的差异,各国在速冻食品消费品类中有所不同,欧美各国的速冻蔬菜消费最多,比例可能在30%以上;日本则是调理食品消费类 ,比例超过50%。与饮食习惯相对较为接近的日本相比,我国的人均速冻食品,尤其是速冻调制食品的消费量尚有翻倍空间。

二、为什么我们看好速冻行业?

速冻行业发展的根本动能是BC两端的降成本诉求,包括人工、房租等显性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C端来看,家务社会化大趋势下,应用速冻食品可以减少烹饪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陪伴家人、工作、休闲娱乐。B端来看,连锁化率增加+外卖要求出餐速度提高+外卖高扣点率、人工租金成本提高挤占餐厅利润,应用速冻食品不仅可以降低显性成本(如缩减后厨,降低人工和租金费用),也能够降低机会成本(因出餐速度不够快/产品不够标准化而导致的客流损失)。因而,出于对降低成本的诉求,无论是显性成本,还是时间、待把握的客流等隐性成本,速冻都是具备BC两端充沛需求动能的好行业。

2.1C端:家务社会化趋势,增加外食、外卖和速食需求

家务社会化是人口结构、宏观背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长期趋势。随着年轻人工作时间变长、女性劳动比例增加、家庭规模减小等趋势的演变,人们做家务的时间、能力和意愿都有减少,原先为满足家庭成员生活需要的各项家务劳动,将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具体到一日三餐来看,就是外食、外卖和速冻食品的需求增加。具体来看:

年轻人工作时间增长,当前城镇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在95%左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相关数据,过去十年间,平均工作时间在40小时/周及以上的人数占比逐渐提升,尤其是25-34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接近96%的就业人员其周工作时间大于等于40小时。

此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显示女性工作比例逐年提升。而与此相对比的是,中国女性家务劳动参与率超过70%,位居世界 。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而言,由于家庭结构因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照料程度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其烹饪意愿和技术普遍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新一代独生子女普遍烹饪水平较低,依赖便捷的半成品食材。据统计,一线城市的新中产群体每个月下厨的次数仅为15.1次,平均每2天才下厨一次,如果我们按照一日三餐计算,每个月年轻人下厨的比例仅为16.8%。

无论是年轻人工作时间增长,或是家务劳动主要参与方——女性的工作比例逐年增加,再是家庭结构因素导致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家烹饪频率不高,随之对应的是烹饪水平下降,这些因素都催化了家务社会化的不可逆趋势。家务社会化指的是原来维系家庭功能所必需的各项家务劳动,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去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反映在一日三餐上,就是外出就食、外卖、使用速食或速冻的比例增加。

从数据来看,用餐饮业规模/总人口来衡量人均外食支出,当前人均外食支出约元,相较于10年前已经翻番,年均复合增速8.9%。除外出就食以外,方便速食的规模也在不断上升,从方便食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总产值的逐年增长可见一斑。

2.2B端:标准化+出餐快+降成本需求,速冻是 选择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是较为确定性的趋势,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标准化食材的应用有助于菜品复制粘贴到每一个餐厅,使得全国各地的餐厅能够提供标准化出餐,这对于餐厅的连锁化扩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外卖的蓬勃发展也是当下不容忽视的趋势,外卖平台竞争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速度,用速冻半成品可以省去食物原材料到半成品的加工阶段,提高出餐速度,符合这一趋势的需求。再者,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成本压力如悬顶之剑,外卖虽然增加了餐饮企业的收入,但是其高扣点率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人工和房租成本与日递增。餐饮企业的利润本来就薄,高扣点率+人工+房租的压力下,降低成本迫在眉睫,使用速冻产品可以通过精简后厨,减少人工、房租来缓解成本的压力。因此,在标准化+出餐快+降成本的三大诉求下,速冻是餐饮企业的 选择。

2.2.1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增加标准化需求

连锁餐饮业规模持续扩大,且连锁化率提升。我们从两个数据口径来观察这一现象,其一,从欧睿数据来看,19年中国餐饮业规模近5万亿,其中连锁餐饮业规模多亿,占比约10%。纵向来看,连锁餐饮业规模逐年提升,且其同比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整体增速,呈现出连锁化率提升的趋势。其二,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口径来看,我国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前达到亿元左右,10年复合增速达到9%。其占规模以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的比例逐年增加,当前已接近35%。

除了连锁化率提升以外,连锁企业呈现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无论是龙头餐饮品牌的开店数据,抑或是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企业整体的表现,均呈现了这一态势。

1、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平均门店数量逐年上升。连锁企业门店数量高速增长,而企业数量几年来变化不大,主要系单企业的门店数量增加,通过简单测算平均门店数量,近10年来已经从38家上升到64家。

2、以海底捞、肯德基、星巴克为代表的龙头连锁企业开店提速。以海底捞为例,其17/18/19年的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98//家,其开店速度保持向上态势。

连锁化率提升并且头部集中的趋势增加食材标准化+高效率需求。以海底捞为例,蜀海专门为其供应食材,颐海国际供应调料,前端门店的食材需求由上游关联企业集中供应,一方面可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因此,对于连锁企业而言,集中向上游采购速冻半成品原材料,能够保证原材料端的标准化和高效率需求。

2.2.2外卖规模增长,要求出餐速度更快

外卖规模增长,提高对出餐速度的诉求。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0亿,目前占餐饮整体市场规模12%左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以美团外卖为例,15-19年交易额CAGR%,19年全年GMV近亿元,交易笔数87亿笔,日均交易两千多万笔。

此外,餐饮外卖市场处于寡头竞争格局,美团市占率6成以上,饿了么市占率3成左右,配送速度是一个竞争焦点,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因此,随着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订单配送时长也不断减少,对应的是出餐速度要求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做外卖生意需要原材料能够快速响应配合,给予了速冻半成品一个 的发展机遇。

2.2.3外卖高扣点+人工租金成本增加,餐饮业压缩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

外卖行业的扩容除了在出餐速度上增加了对半成品原料的需求以外,外卖平台普遍的高扣点率挤压餐饮企业利润,也进一步提升企业降成本诉求。

外卖平台交付成本较高,利润较薄。因此,外卖平台保持高扣点率是长期趋势,这对餐饮企业是一种利润压力,强化企业降低成本诉求。外卖平均客单价一般在40~50元之间,提升空间有限,而骑手等成本较为刚性,下降幅度也有限,因此外卖平台交付成本难以下降,利润水平整体较薄。以龙头美团外卖为例,其19年也才实现营业利润率转正。目前美团的扣点率一般在18%-21%左右,饿了么相比美团低1-3pct,由于外卖业务当前盈利能力有限,保持高扣点率去维持盈亏平衡将是长期趋势。体现在美团财报上,就是变现率(外卖业务收入/GMV)的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达到14%左右。

除了面临外卖平台高扣点的压力以外,餐饮企业自身的人力、租金成本也在逐年增长。原材料、人力和租金是餐饮业的三项主要成本,三项合计成本可达到收入的70%左右。近几年来,人力成本与租金成本涨幅明显。租金成本方面,以上海为例,商铺平均租金从17年的5-6元/日.平米上涨到8-9元/日.平米,短短三年间涨幅超过50%,按照餐饮业坪效2.5万元,商铺平均租金8.5元/日.平米计算,一般餐饮企业的租金成本占其收入的12%及以上。人力成本方面,近几年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5%左右的同比,跑赢通胀。按照餐饮业人效23万元,人均工资5万元计算,一般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要占其收入的20%左右。租金、人力这两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逐年上涨,给企业利润带来较大的压力。

餐饮企业普遍利润不高,压缩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根据中国餐饮年报公布的餐饮子行业平均净利率,正餐净利率在5%~7%,火锅净利率较高(因为省去了部分后厨),在10%~15%,快餐波动较大,在6%~15%。整体来看,餐饮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但其对人工和租金的变化较为敏感。根据敏感度测算,假设人力成本占比20%,租金成本占比10%,若人工和房租成本各增加10%,将拖累净利率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长周期来看,人工和房租成本涨幅持续跑赢通胀是必然趋势,将会进一步侵蚀餐饮企业利润,餐饮企业亟需压缩成本提升盈利。

为何速冻可以降低成本?精简后厨。另外,应用速冻半成品也能够将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防控风险。我们认为,速冻降低成本的关键不在于原材料,因为食材流通环节增加了速冻企业和各级分销商等利润分享者,哪怕考虑到速冻企业的集采规模效应,结合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成,餐厅的采购价格也未必比直接采购原材料来得低。关键还是在于速冻有利于精简后厨。后厨作为典型的成本中心,餐厅应用速冻半成品,能够精简从原材料到熟食加工过程中的洗菜择菜工、厨师等人员配置,以及精简后厨面积从而降低租金成本。

此外,后厨人员、后厨占用的餐厅面积等成本都较为刚性,面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所导致的行业需求下滑时期,不利于调节成本,会承受较大的利润损失。而应用速冻半成品有助于餐厅将后厨移出一线门店,将原本的固定成本转化为速冻半成品材料这一可变成本,从而加强餐厅防控风险的能力。

三、为什么是现在?来自日本的经验

速冻行业需求具有持续可观的空间是一个长周期逻辑,那为什么是现在推荐?我们认为,过去我国速冻行业的人均消费量明显低于欧美日,主要系需求端消费者使用频率有待提高(背后存在对速冻食品“不健康”的担忧)+供给端冷链运输水平较低两方面原因。具体来看:

1)需求端:消费者使用速冻频率有待提高。根据一些调查,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使用频率仍有待提高。每周购买一次速冻食品的消费者仅占到5%,每个月购买1-2次的仅占25.2%。对比日本来看,每周购买1次以上速冻食品的消费者达到32.7%,每个月购买2-3次也达到25.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还没有广泛使用速冻食品,亦不足以支撑人均消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消费者消费频次较低的一部分原因是对速冻食品“不健康”的担忧。根据一篇学术文章(年)对速冻食品刻板印象的调研表明,71.91%的问卷受访者认为速冻食品中添加了防腐剂,54.04%认为速冻食品没有非速冻食品安全,食材也不够新鲜。诚然,传统的饮食观念是“新鲜=营养”,而速冻食品经过二次加工后,造成了绝大多数消费者存在“不新鲜、有添加、不营养”的观念,从而影响了速冻食品的消费习惯。

2)供给端,冷链运输水平较低。尽管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本面持续向好,但在人均冷库保有量角度,我国仍低于主要的发达国家。14年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仅为0.立方米,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甚至低于印度等新兴国家。冷链运输网络尚不完善,在供给端制约了速冻食品的运输半径和普及范围。

首先要明确的是,速冻并不等于不健康。客观来看,速冻食品可能会在其冷冻过程中由于生成冰晶而导致细胞渗水和细胞结构有所破坏,故而造成一部分营养成分流失。但是对比外卖(对家庭烹饪的替代性高),速冻食品的营养还是有保证的:

1)根据熊凤娇()等学者的研究,常见的速冻调理制品的亚 盐含量普遍在10mg/kg16mg/kg的区间,远低于国家标准的30mg/kg,也低于国际标准20mg/kg,考虑到原料食材中即存在 盐,速冻食品在加工中添加亚 盐的程度实则非常低。

2)曾对外卖食品做过统计,腌制样品中 盐 值可达27mg/kg,存在一定超标风险。

3)三全实验室曾经做过实验,新鲜包菜切片后细胞壁完整率为82.5%,速冻包菜切片后细胞完整率也高达76.7%,可见细胞完整率也比较高。

因此,速冻技术本身就是对新鲜食材 限度的保鲜,另一方面速冻食品也有国家食品安全检验的背书,品质有保证,随着速冻技术的发展,未来速冻食品的保鲜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短期来看疫情是一个消费者教育的时间窗口。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文章指出,截止今年2月24日的4周内,速冻食品的购买者中有26%是新购买者,2/22-5/15这12周内,速冻市场整体同比去年增加29%,其中家庭渗透率增加8%,由此可见,许多没有购买速冻食品消费习惯的家庭开始接触这一品类。

长期来看,需求端对标日本,随着人口结构的推移与消费习惯的改变,具有充分的潜力;供给端随着冷冻技术和冷链覆盖面积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支撑速冻行业的发展。从长周期来看,速冻行业的发展正当其时,恰逢起步中。

3.1需求端:对标日本,速冻后面大有可为(略)

由于日本的社会文化、饮食习惯等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在探究速冻这类消费品时,参照日本的发展经验有一定的意义。通过人口结构、消费特征的对标,我们认为中国当前可类比日本80-90年代,且后续的人口结构、消费特征也将呈现与日本90年代以后类似的趋势。因此,日本速冻行业的发展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对于日本而言,其90年代往后十几年中,速冻行业增速远高于餐饮业整体增速,且龙头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进一步全品类化发展,其中行业扩容主要系餐饮端渗透率增加+家庭端用量翻倍,体现其适应人口特征、消费习惯变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标日本,我们认为速冻行业未来大概率是餐饮规模和速冻使用渗透率双增+外卖推动速冻用量+家庭用量增加三条主线共进,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空间。

3.2供给端:速冻技术+冷链运输是必备

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冷链体系的建设。速冻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低温环境,以此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其中,厂家速冻环节需要应用急冻工艺,迅速通过 冰晶生成带,以防止冰晶生成过程中导致的细胞渗透失水和细胞结构破坏,从而影响食物的风味。目前,速冻设备的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冷冻设备只是冷链体系的其中一个部分,此外还有冷库冷藏、冷藏车/船运输和冷柜销售等环节。

从总体上看,我国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速冻食品在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的盲点、断点。但是,随着近几年冷库规模、冷链物流规模的快速发展,其中冷库容量、冷链物流总额近几年的增速均接近20%,食品冷链的流通环节支持能力不断提升。

3.3展望十年:速冻行业尚有翻倍空间,龙头受益于行业扩容+全品类化+集中度提升三重逻辑

上文我们已经详细论述了中日之间速冻行业的可比性,参考日本的经验,由于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的变迁,同理,长期来看我国行业空间仍有翻倍的空间。参考日本速冻企业集中度提升、全品类化的趋势,也正与我们观察到的,国内速冻龙头企业逐渐全品类化发展相吻合(安井拓展C端米面类产品、三全进*涮烤类产品、海欣收购米面企业百肴鲜等),且由于中低端产品原材料成本看长期仍然较有压力、中高端产品品牌优势突显,速冻龙头企业兼具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长期精耕行业带来的品牌优势,有望逐步提升市占率。展望未来十年,速冻企业龙头将长期受益于行业扩容、全品类化发展和集中度提升的三重驱动因素,实现确定性的发展。

四、从BC两端谈速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目标客群,找到合适打法,塑造相对应的竞争力是关键。BC两端目标客群不同,其对速冻产品的诉求也有区别。B端由于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对于他们而言,在品质有所保障、供应稳定的基础之上,产品性价比是首要考虑因素,对应到速冻生产企业,成本优势、供应链能力及渠道网络是关键竞争力;C端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研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痛点的好产品,甚至在消费者心中竖立起品牌是要点,因此对于速冻生产企业而言,敏锐的产品嗅觉、日积月累的品牌力和渠道网络必不可少。

1)ToB端:渠道网络是基础,成本优势是打造性价比的关键,供应链能力是支撑

经销商渠道网络是基础。虽然说国内连锁化率有所提升,但是整体餐饮企业还是比较分散,三十万余家的餐饮企业,连锁化率在10%左右,厂商需要经销商利用自己的资源,对接到这些分散的小餐饮企业,帮忙推广产品,而产品销量的增加,也会反哺到成本和供应链。因此,成体系的渠道网络布局不可或缺,公司通过建立和广大经销商的信任和联系,扩大自己的销售边界,延伸触角到分散的小餐饮企业,是销售产品,规模起量,成本和供应链能力有优化空间的基础。

B端价格敏感,厂商具备成本优势,方能给予下游经销商和终端更多价值空间。餐饮业,尤其是小餐饮企业本身利润就薄,应用速冻半成品的主要驱动力是简化后厨、降低成本,因此必然对速冻半成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对于厂家而言,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规模效应,在采购、运输和生产上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管理平抑原材料成本波动(尤其是近几年鱼浆、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管控费用的投放,通过自身的成本优势,在保持自身一定利润水平的同时,给予下游经销商和终端(餐饮店)更多价值空间,方能下游激发的需求。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不可或缺。速冻食品的产业链较长,从上游原材料初加工,到速冻食品生产、冷链运输、下游冷库/冷柜储藏到终端消费,其中跟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最相关的是生产和冷链运输环节。充分的产能布局能够保证稳定及时响应下游需求,而部分龙头全国化产能基地的铺设更是可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地制宜研发新品;除了产能以外,速冻产品需要全程冷链运输,企业对冷链的投入和高要求是产品质量安全过关的重要一环,这正符合了下游餐饮企业对产品供应稳定和质量放心的诉求。

2)ToC端:产品属性仍突出,品牌和渠道网络是加分项

我们认为,C端更加看重产品能否贴合消费者需求,这就要求厂家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快速抓到市场热点,提供符合消费者当下需求的好产品。以日本味之素为例,其抓住了消费者追求好吃+便捷的需求,推出了微波炉复热即可食用的煎饺,最终成为爆款,长期位居日本煎饺类产品榜首。以安井为例,其把握住消费者对中高端速冻火锅料的需求趋势,于19年推出锁鲜装产品,销售额迅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三四亿体量的大单品。而安井手抓饼、洽洽小*袋等虽然不是行业内的先发者,但目前都做到了相当可观的体量,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安井和洽洽的品牌力与渠道网络。他们通过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以及渠道密集铺货增加曝光度和可获得性,得以后来居上。因此,对于C端而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始终是根本,而品牌力和渠道网络也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所在。

五、相关企业分析(略)

我们看好速冻行业在人口结构、宏观环境大趋势下的长期发展空间,无论是餐饮端、家庭端,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外卖通路,均有机会带来相当可观的行业需求增量。对标日本,我们认为速冻行业尚有翻倍的市场空间,在速冻行业这一优质赛道中,安井作为行业龙头企业,B端依靠渠道、供应链和管理效率,具备成本优势,C端市场嗅觉敏锐,大单品频出,综合来看核心竞争力突出;三全近两年大力改革机制,效果显著,20年重点切入涮烤类产品,全品类化发展值得期待;海欣产能瓶颈突破,且延伸品类至速冻米面类,产能+品类突破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5.1安井食品:渠道+产能布局完善,先发优势深厚

5.2三全食品:老牌速冻米面龙头,迎来变革红利期

5.3海欣食品:品类、产能瓶颈均有突破,步入快速成长期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方证券)

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