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七区,联通京城水系、延续千年文脉、串联百姓生活,在首都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年6月,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游船跨省互联互通;运河沿线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已具备开园条件,正在开展二期绿化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年以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时间编制《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形成了“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行动计划、年度有折子工程”的规划实施体系,累计实施80余个重点项目,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天,让我们顺流而下
沿着大运河北京段
看文化、生态、发展、民生、融合的
新时代运河篇章
文化之河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获突破
延续文脉传承,全面梳理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加大历史遗迹保护力度,彰显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魅力。
白浮泉遗址完成腾退,以此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目前公园一期已完成主体建设,未来将与昌平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大型运河文化展示区。
万寿寺周边搬迁腾退顺利完成,持续开展万寿寺保护修缮,坐落其中的北京艺术博物馆今年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规划建设了新八里桥,旧八里桥实现功能性退役,正在开展保护修缮。
按照“先保护、后发掘”的理念,规划建设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目前公园一期已具备开园条件,融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为一体,打造以持续考古为特色、学者与公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场所。
运河文化创作百花齐放,以大运河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部完整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大型辞书《大运河文化辞典北京卷》正式出版,京外7省市分卷正在加紧修订。
生态之河
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大运河北京段涉及的断面实现全面监测,主要河段水质已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建成了甘棠、榆林庄船闸和新武窑桥,改造及新建滨水绿道50余公里,设置景观广场及亲水平台20余处,满足游人亲水、观景、休憩等多样化需求。
萧太后河(朝阳段)全线河道实现贯通,高标准建成马家湾湿地公园,新增水域26万平方米,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治河示范。
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全面亮相,建成了约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获评首批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发展之河
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彰显
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创建京东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了景区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其中——
“三庙一塔”景区优化提升已经完成,今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运用互联网等多样化平台,发布了溯源运河、潮流运河、风华运河、匠心运河等10条大运河文化旅游路线,形成了一批网红打卡地。
在城市绿心公园规划建设了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和剧院,目前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未来将成为大运河沿线文化新地标。
台湖演艺小镇聚焦特色演艺、戏剧产业孵化、沉浸式主题娱乐等功能,推出了台湖演艺艺术周、星期音乐会、舞美国际论坛、儿童戏剧周等品牌活动,加速成为城市副中心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版块。
民生之河
市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持续提升大运河沿岸景观风貌,形成了一批滨水休闲空间。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开放,这是核心区内 一处城市湿地,公园北侧的郭守敬纪念馆重新开放,开馆当年入馆人数突破10万,成为北京小微博物馆界的“流量明星”。
完成了大通滨河公园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按照“边拆迁、边整治、边提升”的原则,搬迁居民户,疏解人口余人,以通惠河为轴线,规划了生态景观区、文化展示区和体育健身区,新建约平米的运动场地,极大提升了周边市民的生活品质。
顺义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竣工开放,园内种植乔木多达10万株,形成了天然大氧吧,规划了水岸风情、休闲度假、湿地游憩、趣味运动等景观功能区,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文化传承、游憩娱乐的活动场所。
融合之河
沿线地区交流合作更加深入
与天津、河北建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会商机制。
今年6月24日,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这是北京历史上 次出现跨省际航道, 次出现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连续三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两地签署了《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共同开展文化活动、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开创以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合作新模式。
大运河是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宝贵历史遗产,未来,北京市发改委将继续讲好运河故事,提升文化品质,抓好标志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彰显以大运河为轴线的文化生态格局,把大运河打造成为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