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娱乐行业,如KTV、游艺、网吧、密室、剧本杀、棋牌室等场所恢复开放意愿强烈,市场需求旺盛。7月5日,上海一女性感染者涉及多家KTV,传播链已致30多人感染,给KTV行业带来新的一波“团灭”。上海:全市KTV暂缓开放。

在疫情的冲击下,众多线下娱乐行业随着城市的逐步解封,都在准备着打“复活赛”。

随着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新式线下娱乐方式逐渐取代了KTV、桌游等传统线下聚会方式。KTV“日渐衰败”是时代的必然,此次又遭“疫情”重创,不得不让人唏嘘……

年轻人都不去KTV了?

这里年轻人主要是指90、00后群体,他们个性鲜明、追求时尚,消费独立,热衷于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成为线下娱乐产业的重要目标用户。一些调研数据表明,他们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线下娱乐活动,并且更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新的娱乐形态。因此游戏电玩城、剧本杀、真人Cs、私人影院等新线下娱乐场所的参与率更高。

在中国,“90、00后”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转型而全面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活跃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品位更高,渴求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体验感”。线下娱乐场所有别于线上虚拟社交,基于现实场景内组织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爱社交”、“爱新鲜”、“精致”、“爱小众”、“爱个性”的需求,也更符合他们年轻化的消费特征。

他们也去KTV,但KTV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滑坡”。能让90后、00后群体动心并且沉浸其中的线下娱乐模式,必然要有新颖的元素与丰富的内涵。所以密室逃脱、剧本杀、VR体验馆等等,都在想方设法地探索更佳的沉浸式途径。

疫情笼罩下的线下娱乐行业

自年开始,疫情肆虐,无论KTV、影院、演出等传统线下文娱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限制。剧本杀、密室体验馆等沉浸式新消费娱乐行业同样压力巨大,一点点“风吹草动”便会随时面临关门歇业的风险,但疫情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了另一种“筛选”机制。

传统线下娱乐行业的出路在哪?

创新思变,推进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而疫情催生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是不争的事实,“云演出”“云音乐会”陆续出现。线上直播,比起传统线下的“看”,更注重“边看边聊”的交互方式。例如“弹幕”不仅是新模式,还是新玩法。疫情“压力”下催生出来的新技术应用、新消费需求、新市场空间和新经济业态,也扩展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线上线下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但谁能走在思维创新的前列,谁就能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

线下场景,特别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体验,依旧难以被互联网所取代。故此就经营模式考虑,是线上完全替代线下,还是线上补充线下的方式,仍值得深思和探究。

顺应时代,不忘初心

在互联网技术带动下,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能够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只有与产业、市场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 价值,保持其创新活力。原生态是局限的,“内容+技术”才是新生代,哪怕只是做到“适应变化”便有了立足基础,而被新事物、新技术所颠覆和革新,才是永恒的宿命。然而无论模式如何变化,技术如何革新,“内容+服务”依然是核心价值的根本,顺应时代的同时务必“不忘初心”。

灵活用工,缩减开支

限制正常开门营业情况下,传统娱乐行业,可谓是进退两难,徘徊在生死之间。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成为经营过程中主要开支项目。因此考虑精细化运营和开源节流,便成了当务之急。

灵活用工模式,在国外的用人市场并不鲜见。据了解,从灵活用工占总就业的份额来看,发达国家年均达到25%~3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灵活用工”在我国开始大范围出现,三年疫情无形加速了这一趋势。

目前,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每5个劳动人口当中,至少就有一位是“灵工”。据前程无忧发布的《民营企业雇佣关系趋势观察》数据显示,有近六成企业有业务调整。

从开源节流的角度,传统娱乐业,“灵活用工”变得相对可行和有效,可以帮助减轻管理压力,即时即用,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各类弹性需求。甚至“共享员工”方式,在尊重员工意愿、多方协商一致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前提下,将闲置员工劳动力资源进行跨界共享并调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体,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供给方降低人力成本、员工需求方解决"用工荒"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能做的都做了以后,只剩下“等待”。坚持是种品格,我们期盼未来的同时,也在“等待”中不断适应和改变。或许遭逢失去,或许遭遇抉择,不在沉默中“逝去”,就把所有困难“熬死”……

传统线下娱乐行业的业态变革是大势所趋,疫情是催化剂,顺应时代,不忘初心,步履不停,才能另辟蹊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