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城市而言,步行街都像是一个符号,它不仅是当地人放松娱乐的消遣之地,更是一座城可供外人仔细“摩挲”的实体名。

年*府工作报告中,“改造提升步行街”七字单列成一句话,为各地繁荣商业、变革业态腾出想象空间,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可以说是“小切口、大文章”。

与线上消费不同,步行街集购物、休闲、社交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步行街的火爆也有自己的特点,有数据称,当下60%的城市消费行为是在夜间发生的,而对于大部分步行街商家来讲,每天的营收构成有60%到70%来自夜间,可谓“越夜越火爆”。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曾在采访中曾提到,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特色,与线上消费形成有机互补。通过引进优质消费资源,增加步行街体验式、互动式新兴业态以及利用街区的区位条件、文化特色、建筑风貌等举办特色活动,来推动步行街向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

但是就全国的情况而言,大多数步行街长期以来自发形成,产业布局、发展导向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设施陈旧,特色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

因此,步行街、商圈的改造提升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从近期各地发布的计划及措施来看,山东、昆明、厦门等多个城市独具特色的步行街、商圈都在进行挖掘、打造与升级,这将成为未来城市夜间经济的改造提升的重点。

山东:每市重点打造2-3条示范步行街

日前,山东省人民*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动计划》,要求自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每县(市、区)建设培育不少于1条步行街或特色商业街,每市重点打造2-3条市级示范步行街。

根据《计划》,全省培育30条左右省级示范步行街,争取4条达到 示范步行街标准。同时,在不具备人车分流条件的特色商业街中,全省重点培育50条左右省级示范特色商业街。到年底,省级示范步行街和省级示范特色商业街客流量和营业额累计增长20%以上。

《计划》提出多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强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特色,明确步行街发展定位,科学制定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方案。完善交通设施,适当延长街区周边公交运营时间。实施街区绿化、亮化、美化“三化”改造,开展地面立面、店招牌匾、户外广告等整治。

探索“*府、企业、协会”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步行街管理运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明确相关机构或组织对步行街进行专业化管理,适度下放管理权限,赋予街区更大自主权,实现“街内事街内办”。鼓励街区成立或聘请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对步行街发展夜经济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影响,实行差别化、柔性化管理。

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步行街建设改造提升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府加大扶持力度,依规定对步行街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首店等。鼓励各地统筹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形式,解决步行街道路建设、停车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融资需求。鼓励各地将步行街照明亮化接入市*用电网络。有条件的市(县、区)可依规定给予步行街商户用水、用电、用气适度补贴,鼓励商户延长营业时间。

此外,成立山东省步行街发展联盟,搭建街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与国内外知名步行街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步行街改造提升经验做法,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强宣传。

昆明:打造10个夜经济商圈

昆明市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在市、县城区和旅游景区全面启动“夜间经济”布局,打造10个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持续繁荣夜间经济。

接下来,昆明市将怎么干?据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杨志武表示,要丰富业态种类,着重突出“广度、深度、温度”,“广度”实现“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深度”促进行业长足发展,“温度”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

杨志武说,昆明市将积极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传统特色,着力打造公园、南屏步行街等夜经济示范街区,促进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的健康发展。力争打造10个夜经济商圈、10个夜经济街区、20个网红店、5个夜旅游景区、20个夜经济文化项目、20个夜经济体育项目,形成有吃头、有玩头、有看头、有文化、有消费的夜经济发展格局。

同时,鼓励延时经营,便利居民夜间居民消费。发展24小时营业品牌连锁便利店;提倡餐饮、零售等商业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在夜经济商圈和生活圈区域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创建工作。开展“不打烊”“午夜血拼”等晚间促销活动,引导和支持社区菜店、超市推出夜间特价菜、特色菜,吸引和方便居民夜间买菜需求。

拓展推广途径,培育壮大夜间消费群体。加强“游、购”结合,盘活“全域流量”,编制发布城市夜间消费指南、夜间人气指数。鼓励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