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创始合伙人、副总裁)推荐:

中医推拿行业一般比的是开超级豪华店,一个比一个“豪”,一个店投资大几千万。还有一个特点是做加法,比如叠加模特、K歌、电影,等等。

常乐的打法和这个行业普遍的路数都不一样。常乐的创新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开大店,它开“合适的店”。

这次大疫一来,服务行业遭受的打击 ,原来的大店盈亏平衡点比较高,需要到店的顾客量较大,否则就会亏本。

但常乐的店投资密度不大,盈亏平衡点比较低,基本上靠周边人的消费就能满足经营需要。凭着这一点就说明常乐模式具有较大的弹性。

中医推拿行业的“常乐模式”确实是一个进化的新物种,它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口述:刘国林常乐创始人、正和岛岛邻

采编:杨羽婷

来源:正和岛《决策参考》

本文原载于正和岛《决策参考》年12月刊。

中医推拿是很多人不看好的传统行业,几十年紧紧囿于难以复制、做不大的“魔咒”。

然而,成都有一家连锁按摩店,它在这一细分领域深耕20年,仅在四川和重庆就开设了余家店。它打破人们固有的认知,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消费者,并将布局上海、北京等城市。

它单枪匹马,为何能够杀出一条路来?以下是常乐创始人刘国林的 分享。

01、短缺时代催生的生意

我老家在重庆奉节,7岁的时候,我母亲生病去世了。

很不幸的是,从那以后,我父亲就爱上了酗酒,并患上了肝硬化,在我13岁的时候也去世了。因为从小在外面跑过,我始终想着自己不应该是属于农村的,将来一定是城市的一分子,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个愿望。

那一年,我一个人喂猪、种地、晚上编竹篮早上去卖,卖完了再买竹子回来继续编……一年下来,我攒了一千多元钱,父亲安葬费用掉三百多元,还剩六七百元钱。

拿着这些钱,我去城市里学理发,学成之后就在县城里开了家理发店,两年时间就成了万元户。那是年,我才16岁。

后来我听人说“广东遍地是*金”,就把店卖了到深圳去打工,但很快被现实打了脸。

深圳的发廊很多是香港老板开的,很高大上,人家觉得我土了吧叽的就不招我。我刚开始还心高气傲,心想反正身上有钱,“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跟一个“老乡”住在一起。谁料有一天,这个老乡把我的行李箱拿走了。我所有的钱、衣服、身份证以及 一张全家福照片都放在那个箱子里,也就都被拿走了。

之后,我整整饿了三天。因为要查暂住证,我就不能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没有暂住证,被抓住了要送到收容所去。所以我晚上就跑到山上去,在荔枝树下面睡觉,如果打雷下雨就钻到坟墓里面,第二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赶快出来,要不然就被别人发现了。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到一个发廊里面给一个老板跪下来,说:“求求你,你只要给我提供吃、提供住,我就帮你做没有薪酬的工作。”他看我可怜,就把我收容下来了,后来还支持我在广东自己开店。

开店后,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夫人。那时候,我们在深圳发展得不错,算是风生水起,一步一步走上来了。但因为夫人要回四川照顾家里老人,所以我们 放弃了深圳的事业,年回到四川绵阳,继续开理发店。

我们在绵阳开的店叫“太子港”,当初租的店面很大,约平米,就附带做了足疗按摩。

这其实是从沿海延到内地的一个全新的事物。那个年代,港片里的黑社会老大在沙发上躺着,有人给他做按摩、洗脚……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

我们没经验,开店后完全是被市场推着走,但得到了客人的高度认可。毕竟当时内地消费休闲娱乐方式非常单一,电影院、卡拉OK也不发达,吃完饭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而且劳动力正旺盛,极其廉价,一个保洁员一个月元,一个技师大概是0元;房租也就10元左右一平米。

10年前,这个行业基本上没有竞争,只要能把供给解决,开店赚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客人去我们店里消费一次只需要30~50元钱,所以需求旺盛。我们在10多年的时间里都发展得很好,就开了很多连锁店。可以说,那个时代不是我们多么 ,而是时代造就了我们。

但是,要想把房子建得高,就得把地基打得深。年,我们注销了“太子港”,重新注册了“常乐”这个品牌,专注做中医推拿按摩。

早年,我的父母因病过世,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如果他们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应该不至于如此。我想把中医推拿按摩这件事做一辈子,帮助更多有病痛的人,所以怎么能做得久就会怎么做。也因此,我们早期就有品牌意识,申请专利,和中医校合作研发课程……

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好的教育,所以我的经验都是从失败中得出来的。可以说,我今天取得的所有成绩,全都是从一个个坑里爬出来的结果。

比如,我们曾经听互联网的故事听多了,觉得烧钱的模式是人人都可玩的,就拿销售额的15%来做营销, 是遍地鸡毛。我们又回到比较土的办法,还是靠派单、口碑去做。做一个企业不容易。

02、 是效率,第二是效率,第三还是效率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和同行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在、年,中国各行业都在强调互联网+,这是一个可行的好时机。我们当时也在思考怎么+,这可以用“消费升级”来定义。

当时“三公消费”受挫,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步起来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太强,我们公司的发展和经营就遇到了一些阻碍,于是我们决定转型。

我们将目标消费者定位于更年轻化的消费群体,要成为都市白领的推拿馆,解决他们的亚健康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对80后、90后做了一个清晰的画像。

之后,我们整个商业模式都贴近这个目标群体来做,于是想到了O2O的模式。 个“O”是线下。我们最初决定在ShoppingMall或者是高端写字楼周边开店。

1.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解决租金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租金高的问题,我们把店的面积压缩了。以前开个店是平米以上,现在想还是那些钱,但只有平米,怎么做? 的办法就是提高坪效。

世界上空间利用率 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人受资源的匮乏约束,他们有很多创意, 地利用空间。我们直接去日本找设计师给我们做空间设计,用最少的面积设计出 的体验空间。

我们是奔着效率去的: 是效率,第二是效率,第三还是效率。效率就是实用、耐用,维护成本极低。为此,我们可以牺牲美观、时尚这些东西。我当时对他们说:“我们一个店平米,我愿意给万的设计费,但装修成本控制在50万内。”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能理解。整个设计的初衷就是如何提高效率。设计师当时做过的平面图都有几十张了,甚至每一张平面图都计算过客户在店里走动,以及员工每服务完一个客人,分别需要行走多少步。

他们把方案做出来,告诉我们:“可以做到每张床位一天的使用率是8次。”我们团队都不太相信,因为整个按摩行业的平均使用率不到2次,我们的店也如此。我们说:“打个折吧,先定个6次。”实际做下来,真的能达到8次。

2.抓住碎片化时间,解决用户忙的问题

解决了门店的坪效问题,我们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客源从哪里来?我们想到了O2O的第二个“O”即线上,顾客到店之前先在App上面进行预约,用线上加线下的模式打通整个预约机制和模式。

现在,预约率达到了90%以上。针对白领和年轻人的特点,我们做了大量的项目设计、产品调整和升级,不断地精细化,更好地利用他们的碎片化时间。

海底捞的排队是看得见的排队,我们的排队是看不见的排队。用户在办公室、饭桌、车上排队,到店之前会自由安排时间;到店之后,我们的员工都做好了准备,这样用户的体验就会提升。这次预约的体验好,下次还会再预约,就把预约机制推动起来了。

3.有效利用已有资源,解决人工贵的问题

在中医推拿这个行业,人工成本是 大成本,大概占到了总成本的一半。这个工作要比其他工作多20%的工资,否则就不容易招到人,但这样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工资高了必然会抬高服务费,收费一高,客户不爽,消费频次就低。这样消费就陷入畸形状态。怎么办?

发挥评价的作用。客人消费完需要给一个评价,评价越好,员工的分数越高,排位也越靠前,那其他客人预约他的可能性就变大。有更多的客人预约他,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如果员工服务、技术与收费不太匹配,单量也会不够。实际上,这变成了自主化的经营,员工个人经营自己的客户。

于是,我们把定价权交给客户。技师的单量、销售、好评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申请涨价。

这就跟滴滴打车一样,客流到了接不完的情况下,就可以涨价——这样就打破了行业的魔咒。以前在这个行业,比方说两个人都是技师,有人是新手,有人工作了10年,他们接待客人的收费、提成都一样,就会想:工作了10年的人跟 天上班的人是一样的定价,那我进步没用。这会导致行业里的人不思进取。

现在不一样了,工作了10年的技师获得的客户评价很高,可以涨价,久而久之就把价差拉开了,员工就愿意花时间学习。这样,我们就把员工激活了。

行业传统上还有一个做法,员工不管有没有客户,都要到店打卡,之后等待客户上门。他们有可能坐5个小时,一个客人都没有,也有可能哪天来了很多客人,接待不下来。

员工的时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我们通过预约制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员工在没有被预约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而且,我们在一定区域内开多家店,员工就可以流动起来,在多家店接单。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得到翻倍。

在我们这儿,好的技师能提前把第二天排满,越老越吃香。年轻人普遍看重专业性,更喜欢年龄大、技术好的技师。消费能力高的年轻人可以点高价位的师傅。这完全跟市场做了一个高度结合,客户也觉得消费透明、合理。

正因此,我们成功地把市场中的资源存量调动起来了。此外,我们对员工没有销售任务,不提倡卖卡,他们就觉得工作很单纯,真心实意地服务好客户。这样员工的幸福指数就提高了,我们也大大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通过O2O,把所有东西基本上都串联起来了。可真正转起来不容易,多个轮子同时转,整个车子才能启动起来。作为企业,我们将承担的租金、装修费用、人工成本等高效地利用起来,就不需要通过提高客单价来解决盈利问题,还可以选择离客户最近、服务到达率 的地方开新店。

03、数字化是快速扩张的“关键要素”

上述转型之后,我们有几年以每年大约20家新店的速度在扩张。我们的董事长(也是我的夫人)当时发出感慨:“好多店我都没去过。”我说:“你没去过很正常,接下来我也会没去过,要去过就不正常了。”

我们在四川和重庆的好多店从开业到现在,我都没去过。为什么?如果去了,真实的声音就反映不出来了,这个店后面经营不好,也就没人担责任了。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信息的管理,管理信息也是在管理效率。未来离开数据的商业行为都不叫合格的商业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客户没有通过App预约,那么他来1次或10次,我们都只能把他当成新客户来对待;但如果客户通过App预约,比如点了哪个技师,什么时候下的单,在哪个店消费,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为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是一个循环。通过业务获知用户特点,再用这些特点去做业务、做决策(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能更好地支撑公司的健康运转。

比如我们以前的判断是“60后、70后比80后、90后更有钱,所以60后、70后的消费频率更高”,但数据告诉我这是错的,80后、90后消费者的复购率比60后、70后的高。作为管理者,我凭什么管理整个公司?不是听每个人跟我说,而是看数据。

今天,我们的吃穿住行都被数字化包围了,像高德地图、大众点评、携程旅行,等等。如果一个企业现在还没有数据化能力,下一轮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变大了。用锄头挖地和用挖掘机挖地是不同的结果,这跟努力不努力没关系。未来,企业一定是以有大量的数据为根基而存在,而不是因为这家企业账上有多少钱。

因为互联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助力,我们近几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表现,我们一年开三五十家店都属于很正常的,只是我们怕管控不住,所以比较克制,不贸然前行。十个车祸九个快,快会带来很多问题。

04、拼的是最快速度给消费者交付

今年12月,我们在深圳的三家新店会同时开业。为什么选择这个城市?深圳本身是一个新城市,包容性很强,那里的商场对我们这种业态也是高度认可的。

当然,我们到深圳开店,要做一些调整。深圳的消费人群有更强的时间观念。开店成本会更高,仅租金就是30年前的10倍。

我们需要不断挑战原来的效率,会沿用原来的店面设计风格,但在空间的利用上再次做功夫,比如在屋顶上储备设备。如果用分值来衡量的话,我们在四川、重庆的空间利用率是分,那么深圳的是分。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企业 的竞争都体现在效率上,其他所谓的招式都是很虚幻的东西,经不住考验。效率代表给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交付;其次意味着管理是先进的、有效的,比如员工不用坐在休息室,白白地浪费几个小时。一个组织的效率高低,决定了其管理水平,以及浪费的成本有多大。

我们很多同行都是玩储值卡的。这些躺在账上的钱本来是要拿去增加门店的数量,等赚回来钱再反哺给客户的,但很少有人不去挪用。当消费者要兑现的时候,那是一个什么场景?随时都会爆雷,那个老板跑路了,那家连锁倒闭了,那群消费者开始维权了。

这种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开更多的店,就要圈更多的储值卡;要圈更多的储值卡,就要对客人更强的激励,比如打5折、3折,还要对员工进行激励,比如提成高达30%。这是疯狂的行为。怎么算账都算不过来,要支付房租、工资,要交税......凭什么收几十元可以把服务完整地交付了?

当有大量的客户已经给过钱了,只是来享受服务,那么这家店的营业额就会变得很少,收不抵支。今天开支要5千元,但只有4千元怎么办?换个地方开店,继续圈卡,去偿还上一个店的窟窿。上一家店的窟窿还没有偿还完,下一家店的窟窿又出来了......这本身是讲不通的模式。

05、“临时抱佛脚”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在某个阶段集中地去攻克某些问题,说难听点是“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贬义,而是一种高效的方式。疫情后,我们突然改变了一些想法,定下了一个战略目标:年到创业板上市!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目标。

但我们 下了这个决心,是基于这几点:

,基于国家

中央*府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基于国家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引导,为了鼓励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改革股票市场,设立创业板以及注册制上市机制,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基于公司

我们公司经过21年的积累,到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天看到了有做大、做成行业标杆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做成标杆,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贡献。

第三,基于团队

我多年的同事、伙伴们在下一代的教育,自己的生活品质,父母养老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我有责任带领这帮人去奋斗。

基于这三点,我们制定了下一步公司上市的战略规划。上市之后,所有的公司信息都公开,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也都符合标准,以期国家、社会、员工对这家公司是完全认可的。

它归根到底是给社会、客户、员工和*府一个交代:我们阶段性地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通过阶段性的努力把公司推到上市之后,它未来可以更强壮地面对挑战和抵御风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