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桥下空间改造要因地制宜,不见得都要做成网红地标,也没必要把每个空间都拿出来让人活动,要对每个桥下空间的情况做具体分析。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编辑覃柳笛

年6月18日,北京市民在阴凉的桥下跳舞锻炼

以桥下空间为代表的城市剩余空间数量大、内容多,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系统性问题,也是“十四五”期间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议题。

桥下空间的利用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如何通过改造桥下空间,激活城市活力?带着这些问题,《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侯晓蕾。

侯晓蕾

提升认识

《瞭望东方周刊》:据交通部门统计,北京五环路内(含五环路)立交桥下可利用空间有75万平方米,相当于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你如何看待这一片空间?

侯晓蕾:桥下空间曾被称为“消极空间”和“失落空间”,经历了从消极利用到有规划地利用、从忽视到重视、从交叉管理到高效统筹的过程。比如,桥下空间曾经被用作建材城、花鸟虫鱼市场、小商贩的商业活动市场等,也有被用作停车场。在城市大量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剩余空间的管理曾是被动的,甚至会出现一些诸如用栏杆进行硬封闭的措施。

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现在桥下空间被定义为城市里人人都可使用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我们更愿意以中性态度去看待它——空间本身是没有好坏的,这些空间仅仅是没有被发现和认识,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我们应当去讨论如何将这部分公共空间激活。

《瞭望东方周刊》:利用好桥下空间对城市和居民有哪些积极作用?

侯晓蕾:利用好桥下空间会让城市更安全、更联通、更具活力、更有美学价值;会使城市中的人更舒适、增强社会交往。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利用好桥下空间,能够让城市更健康,人也更健康。

因地制宜

《瞭望东方周刊》:桥下空间有一些特性,比如说它有尾气和噪音的污染,如果是市中心高架桥,它同时也会是交通要道。桥下空间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侯晓蕾:桥下空间首先是一个交通空间,其安全性和可达性要作为更新的主要前提,因此项目实施前要经过积极分析。

我们调研了几百座桥,以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为指标,对桥下空间进行综合打分。内部因子主要包括可行性的环境容量、历史意义、与城市结构的关系、光线,外部因子则包括安全性、可达性、居民需求、景观资源和周边的场地性质。整体的原则包括交通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和生态性原则。

我们在调研后发现,桥下空间虽千差万别,但在考虑改造利用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类是暂无更新需求的桥下空间,如果其基本功能已经满足且无进一步更新的必要,就让其自然存在;

第二类是有微更新需求的桥下空间,包括美化内部空间和周边环境、修复慢行系统等,这一类解决的是提升空间价值的问题;

第三类是需全面更新的桥下空间,全面更新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首先就是整合归纳人的活动,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其次是做到和周边统筹规划,织补城市设计中原来被割裂的环境;三是梳理交通,增强空间标识;四是扩充服务板块,补齐周边的功能短板;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可能的话,会推进历史遗迹保护或者形成主题性城市公园。

这种分类方式,有利于我们判断桥下空间是否可以被改造以及要进行怎样的改造。对于微更新和全面更新的桥下空间,要具体分析它的空间利用潜力,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对于不同空间的短板也有一些有针对性方案,如以噪降噪——在居住区和楼宇旁边跳广场舞、弹奏乐器可能会被投诉,但在桥下空间就是相对适合的场所。

通过对海淀区和西城区高架桥现状的调研,我们认为海淀区需全面更新高架桥有15座,微更新的高架桥有48座,暂无更新需求的高架桥有7座;西城区全面更新的高架桥有6座,微更新的高架桥有12座,暂无更新需求的高架桥有2座。

总体而言,桥下空间改造要因地制宜,不见得都要做成网红地标,也没必要把每个空间都拿出来让人活动,要对每个桥下空间的情况做具体分析。

《瞭望东方周刊》:在这方面国内外有哪些 实践?

侯晓蕾:国内外的案例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向。 是美化;第二是以休闲娱乐活动为导向的公共空间提升,例如首尔在桥下建设了一个“屋顶广场”、上海在中环立交桥下打造了三座动物主题体育公园;第三是以商业经营为导向,如日本 的中目黑高架桥下的商业街,成为了东京潮流新地标;第四是以服务为导向,比如法国巴黎将桥下空间打造成难民的生活空间、西班牙将桥下空间作为青年艺术家的创业孵化场所;第五是以交通为导向,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车,另外一类就是把桥下空间做成一个很好的慢行系统。

拓宽视野

《瞭望东方周刊》:整体而言,你对桥下空间改造和利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待?

侯晓蕾:我们团队对桥下空间的定义是“被高架桥影响的周边的城市空间”,所以我们不光研究一个桥,我们研究的是除桥体以外的附属空间,包括桥体的下缘面、桥墩、桥体正下方的投影空间、匝道下的空间、桥体与周围道路围合起来的空间、被高架桥影响的城市公共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希望社会各界在思考桥下空间时有一个综合视野。

我的建议是: ,对城市和整个片区进行衔接。因为道路和桥下空间的阻隔,使居民活动空间受限,城市空间被割裂。针对这样的空间,更新策略应是衔接桥下两侧关系,整合利用资源,让这部分空间与城市和片区连接更通畅。

第二,希望能够整合空间内不同人群的活动,动静分离,对自发活动、商贩经营等进行规范和引导,设计自发活动的边界,隔离规范不同活动的范围和空间。

第三,把整个桥下空间纳入周边的功能版块综合考虑,满足一个大的片区的补足功能,把人的需求和周边的功能链接起来,平衡整个城市的功能,满足人们更多需求。

第四,在设计中突出历史和文化,突出我们的城市形象,把桥下空间的品质和品位进行提升。

第五,综合整治,对不同的桥下空间做出科学的研判,综合内部和外部因素,统筹规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