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无论是跨河大桥、人行天桥还是立交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通行空间。

它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次生问题:桥下空间不仅毫无用处,还往往不那么美观。特别在大城市,高架桥下的“水泥森林”看上去灰暗、压抑、冷冷冰冰。

城市规划中,桥下空间是“城市空地(UrbanVoids)”的典型代表,或被叫做“剩余空间(LeftoverSpace)、畸零地块”。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能被合理规划和利用的闲置地块,是空间上的一种浪费。

那么,如何让这些看上去毫无用处的空间被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桥下空间,可以带来怎样的变化?

02:47

在苏州河边趤马路,你注意过这些桥下空间吗?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王昱视频(02:46)中环高架下的“动物运动场”

在上海这样体量的大城市中,立交桥的存在早已让人习以为常。

外环、中环和内环的三环高架承担了连通上海市区内部与周边郊区的主要作用。市区内东西方向主要由延安高架路连接,而南北高架则担负起了纵向交通。沪闵高架路、虹梅高架路等高架桥补充形成的交通网络触达四面八方,奠定了上海快速路网的基本格局。

在水道纵横的上海,桥与河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随着上海市“一江一河”总体规划的提出,桥下空间作为苏州河沿河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重要部分,被提上日程。

来到北翟路与中环路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中环高架南北横跨苏州河,与河道形成一个大大的“十字”,东西方向与北翟路地道连接,多层环道纵横交错在高空。庞大的“水泥森林”形成的桥下空间颇具规模,让人印象深刻。

北翟路与中环路的交叉口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虽然这里的桥下空间十分空旷,但在改造前,其所在的北新泾街道反映:高架将街道的辖区割裂为东西两片,社区内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在西侧,东部片区的居民过来使用设施的在途环境非常不友好。另外,周边居住小区众多,运动游乐设施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年长宁区*府启动中环立交桥下空间更新项目,计划将中环高架的桥下空间打造成一个集运动、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设计总平面,设计师将中环高架桥下空间分为四个象限。上海翡世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图设计师巧妙地利用高架交叉的结构,将桥下空间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象限,分步进行建设。每个片区,都大胆地采用了一个鲜明的主题色和动物图案,营造易识别的标志。在西南区域,一只只可爱的“猎豹”,赫然出现在水泥柱上,巨大的涂鸦十分醒目,配上极具时尚感的柠檬*色,原本灰暗的空间一下明亮起来。原来的闲置空间,被改造为一个开放式的平方米室外篮球场,以及一个约平米的带顶篷篮球场,旁边还包括体育服务中心。“猎豹”的形象代表着运动、速度和激情,与篮球的精神相契合。

“猎豹”涂鸦。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洁图

闲置空间被改造成了篮球场和体育服务中心。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穿过桥下的人行横道,来到对面的东南区域。这里的空间更为宽阔,现已被改造为一个占地约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水泥柱上的“斑马”涂鸦,在绿色草皮衬托下,仿佛在草原上嬉戏。如果你仔细留意,可以发现,足球场的附近刚好挨着住宅区,因此,设计师除了规划出运动空间外,还打造了景观公园和可提供40个泊位的公共停车场,斑马条纹的地面铺装和粉红色的艺术步道贯穿整个场地,满足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

占地约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

水泥柱上的“斑马”涂鸦和景观公园的艺术装置。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粉色火烈鸟”位于北翟路中环桥下的东北和西北区,也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空间。这里的篮球场更大,配备了8个篮球架,还有休息椅凳、自动贩售机等功能设施。旁边还有一个可以用来练习体操、瑜伽的室内空间,因与苏州河毗邻,也成为长宁苏州河健身步道上的重要休闲驿站。在驿站顶部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苏州河两岸风景。

以“粉色火烈鸟”为主题的中环桥下东北和西北空间。澎湃新闻记者王昱图另外,为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当地引入体育品牌洛克公园,篮球场、足球场等大型空间主要采用无人管理的模式,市民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45.html